
電商物流:比誰送水送得準的挑戰
2013 Dec 16 職場二三事
上次看到朋友分享PChome也抄了「全台24hr、台北6hr」的台詞,恰好又看到了一張簡報,直指電子商務客戶體驗中的四大重點之一是「精準庫存、送貨快速」,我對於送貨快速心裡一直有點疑惑,謹以此文拋磚引玉和諸位先進討教。
送貨快速真的是客戶體驗重點嗎?
回到最原始的消費型態,當我對商店付了錢,我就應該立馬拿到商品,以此為基礎,電子商務最終想望做到的ASAP,應該是「刷卡後下一秒即交貨」。 仔細想想,在各種邏輯上好像都不可能:如果依照現在的觀念「精準庫存、快速送貨」,除非大街小巷都充滿物流點,否則是做不到的。 以目前電商的服務模式,其實比較像「預購」、「訂購」。 當商品產地、售地不在消費者鄰近,所以採訂單和預付,讓商家在收單後再行出貨;古時候做這件事情可能要透過人力、交通、海空運等方式,等個幾天也沒問題。 等等...等個幾天也沒問題? 在客戶了解其模式的狀態下,自然會有可以接受送貨時差的心態,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的思考,除了盡可能擴大服務之外,心態才是考慮的重點中心。 如果送貨快速是客戶體驗重點,有甚麼方法可以讓客戶覺得等一下也沒問題呢?shutl的作法
情境與使用者體驗
如果消費者早上八點在出門之前看到了一個商品,非常讓人心動。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要在哪裡收貨、要何時收貨,此時快速送達說不定變成一種阻礙, 地點會因為快速的服務變成公司,偏偏又不想讓同事知道自己買了甚麼... 一連串過多的決策,就是衝動購物的門檻。 如果消費者可以決定在13小時後,也就是肯定在家的時間才收到貨,會不會是「精準比快速重要」的反例呢? *** 如果消費者可以在第12個小時改變送貨地點,改成在一個約會情境中收到貨品,會不會是「可更動比快速重要」的需求呢? *** 如果消費者可以追加費用啟動「emergency delivery」,會不會是「高度客製化以收取高費用」的可能呢? *** 如果消費者可以...結語
電商物流是很棒的一個領域,在眾人進入電商採金時,物流就像送水給礦工一樣,更有機會成功。 但是送水送得多、送水送得快,似乎都不一定能幫助電商解渴,不妨思考如何送水送得準。 我想這才會是電商物流在未來需要考慮解決的核心問題,在統一的規範下盡可能的客製化解決每個消費者的問題,並且讓消費者感受到自己是特別的、被服務的。 倉儲、演算法和物流網絡早就在那裡了,使用者的心在哪裡呢? end when 某日早上有感而發。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