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Be a Decent Person.
2013 Apr 27 哲學與觀點
放下手邊正在編輯的兩篇文章,其中一篇還解釋著自己為什麼很久沒寫文... 只因為看到了這一篇:一位高中生為壹電視轉賣寫下的信,姑且摘錄之:
...直到開播,我第一個想法是,新聞鏡面怎麼能夠這麼乾淨?主播台怎麼可以這麼高級?畫面左邊怎麼會沒有直跑馬?晚間新聞甚至有單元!國際新聞比例也比其它台高。那時,我開始愛上壹電視,我發現我看過壹電視後,對於其他傳統新聞台會看不下去,進了小吃店看見那些新聞台,就會有種煩躁感,卻只能藉由想像,甚至夢過壹電視新聞台在真正的電視機裡出現,那是令人興奮的。...
讀完此文,我心裡有著很深的感動和感慨,就從理性跳出來寫下這(照例)一點關係都無的標題。 [title]Decent Person[/title] 這是一個很深奧的詞彙,在印象中總是出現在美式戲劇或電影的喪禮上。 致哀詞的人說著:「He was a decent person.」 我的解讀中,這詞彙不只是一個「得體的人」「體面的人」「好人」。 對我來說,他更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有尊嚴的人」。 看完了這封高中生寫給壹電視的信,這詞彙跳上我腦海: 一個努力製作節目和內容的媒體,終於得到了一個讀者的認同和尊敬,你們都是Decent People。 在這樣書信來往的過程中,沒有煽情、沒有手段,僅僅只是「你做了對的事情,而我看見,並且深表認同」 我深深的感動著。 [title]做行銷,為什麼不看電視[/title] 最近被主管質疑:「你是一個做行銷的人,為什麼不看電視?」 大眾媒體依舊是非常有效的傳播利器,宣傳和洗腦的效果可能還遠在網路之上,其實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是應該要了解電視這塊的。 但是我離開電視已經五年了,可能是因為心裡還認為自己是個教育人大於行銷人吧? 電視在台灣,是一個讓人極度失望的科技和傳媒。 充斥了廣告、業配、youtube、PTT,還有各種原因目的不明、卻強力放送洗腦的新聞。 即便偶而吃晚餐中餐時看到電視播放,短短的30分鐘,思緒就已經被各種腥羶色佔滿,眼耳充斥著各種對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的演藝新聞。 我不想知道誰怎麼賣弄身段、誰甚麼情殺手法、誰甚麼心理病態,以及這些所有人的叔叔姑姑阿姨前妻鄰居小朋友,又是怎麼看待這些事的... 電視,充斥著太多太雜的聲光刺激。 它讓人變得麻木不仁,用一種近似催眠的手法把各種資訊硬塞到我們心裡腦中。 媒體,太多我不理解的目的、太多錯誤的資訊和解讀... 所以我關上電視,選擇不看不聽... 去維持一個被強迫灌食資訊的人,最後還能維持的尊嚴:我選擇了「不」。 [title]To Be a Decent Person[/title] 昨天我回到了自己的老東家,大家都很熱情的歡迎我,問問身體狀況,然後說我看起來真是好多了。 其實心裡有很多感觸,當時事業沒有做好,但是這些人依舊是好人,對於自己先離開崗位了,我感到抱歉。 聊天的過程中,只有一件事情吸引到我,那便是離職前設計的小點菜書,它還在,而且被改得更好了。 那一時之間,總算還能說:我雖然離開了,但是沒有對不起自己。 或許在我的喪禮上,還能至少有一個人,願意說一句:Believe, my friend, he was a decent person. 那這一生或許就沒有甚麼遺憾了。 但是其實我知道的,離這個詞彙,自己還很遙遠。 要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一輩子的事。 而我還有半輩子可以努力。 只求有一刻,能像壹電視一樣,因為一件正確的事,得到那麼一點點認同。 [title]不知所云[/title] 寫下此文時太多想法,不知所云。 這是一個深遠的目標,一個難解的詞彙。 或有錯思錯解,還望各位讀者見諒,總之背後的真意,就在那裏。 如果大家都是個Decent Person.... 這世界應當可以更美好,那該有多好?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