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哲學與觀點 (47)
  • 職場二三事 (51)
  • 生活二三事 (42)
  • 職場故事 (3)
Apps行銷 (0) 想法 (2) 理念 (3) 自由 (2) 大阪 (1) 旅遊 (1) 旅遊規劃 (1) marketing (0) 行銷 (3) 12強冠軍 (0) team taiwan (0) robots.txt (1) 人生 (1) Philosophy (1) 價值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產品 (1) 品牌 (3) 客群 (2)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資訊架構 (1) 台灣鍵盤趴 (1) 老貓 (1) 鍵盤 (1) 下午茶 (1) 港式 (1) 祥發港式茶餐廳 (1) 美食 (1) 茶餐廳 (1) 西門町 (1) 創業 (3) 創新 (2) 商模 (2) 憤怒鳥 (1) 成功 (1) 企業 (1) 投資 (1) 管理 (2) 角色 (1) 責任 (1) 攝取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傳遞 (1) 媒體壟斷 (2) 理論 (1) 資訊 (1) UX (2) 教育 (4) 設計 (1) 賈伯斯 (1) diet (1) 健康 (2) 飲食控制 (1) 孩子 (2) 遊戲 (4) 備份 (1) apps (1) LINE (1) 22k (1) 心情 (1) 抒發 (1) 反媒體壟斷 (2) 自尊 (1) 自重 (1) 道德 (1) 媒體 (1) 臥軌 (1) 關廠工人 (1) 影評 (1) 悲慘世界 (1) 電影 (1) game (1) gungho (1) 平衡距 (1) 社群黏著度 (1) 門檻 (1) experience (1) iPad2 (1) education (1) 雜談 (1) Easy Taxi (1) UBER (1) 破壞式創新 (1) 柯P (1) 柯P 意思 (1) 柯P 為什麼 (1) 柯文哲 (1) 連勝文 (1) 會議 (1) 開會 (1) 領導 (1) 威力彩 (1) 樂透彩 (1) metaether (1) metaverse (3) 元乙太 (1) 元宇宙 (2) Discord (1) NFT (2) pixel (1) pocket operator (1) 權威距離指數 (1) 創意 (1) 紀律 (1) Foodpanda (2) 回顧 (2) 新創 (1) emotional labor (1) 情緒勞動 (1) AI浪潮 (1) 人工智慧 (1) 技術變革 (1) 生成式AI (1) 關鍵字思維 (1) 悟空 (1) 遊戲市場 (1) 黑悟 (1) 黑神話 (1) 黑神話悟空 (1) 成就 (1) 挑戰 (1) 鬥嘴 (1) 負面行銷 (1) AI (1) cuboai (1) 公關 (1) 經理人 (1) 職場 (1) 職業素養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批uber一年心得:難得撥雲能見日,孤臣無力以回天

批uber一年心得:難得撥雲能見日,孤臣無力以回天

2014 Dec 29 職場二三事
10482362_10202093030927850_4040112053633591594_n 我本來打算交通部一旦宣布UBER就地合法,就要創業了... 不會是計程車、也不會是黑頭車,而是每輛搭載最新科技Apps的黑馬車,將會為城市觀光和科技進步以及22K就業市場帶來救贖。   因為待在easytaxi,和計程車司機相處的這段時間,我深深的了解到交通運輸產業的痛;批評uber將近一年,我要說的從來不是措施有多少錯誤,而是在這些錯誤之上、最根本的心態問題。 終於等到說話有份量的大老出來表態,很可惜,原先有機會改善的問題,就這樣在眾人對uber的盲目中被消滅了,亡羊補牢,時猶晚矣。   [title]偏見與傲慢[/title] 有幸在外商新創兩年,台灣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市場,但卻是世界上新創業界一塊有趣的試金石,網路、行動普及,社群黏著度高,對新事物的接納性強,一窩蜂,淺碟市場; 當有一個新的事業來到台灣,並不是因為台灣人如何友善,更不是因為台灣如何先進,而是因為:在台灣成、華文市場皆能成,在台灣興、在東南亞市場皆能興。 所以別再以為新事業要來幫助台灣進步了,也不要在自以為的共榮了,能在台灣在地變形轉化的外商新創,才是真本事。   我見識到一些好老闆,也見識過一些爛老闆,好者我們不在錦上添花,壞的我見識到一些共通處;   所謂傲慢,市場上盡是一片良礦、任我踩踏,這些爛領導者見到的不是一個個消費者和供應商,而是一張張鈔票、一串串數字; 見到的是怎麼從一次次的消費議題中得到向上交代的KPI,想的是再撐多久就可以爬到哪個位置,他不在意產業、也不在意發展、更不要說員工去留死活。 我從沒有見過uber和司機的合約,但是可以猜到這張合約說了那些事情:企業的權利、對企業的義務、和企業對法律的避責。 滿滿的都是傲慢、傲慢、傲慢,回應的都是「你怎麼知道我這樣是錯的」,想的都是「反正我也不想待在這個鳥地方」,而我們終於第一次在未經修飾的文字中看到這些傲慢。   對了,正巧我也做過抓漏這一行,一家20人的抓漏公司、月營業額是300萬,顧公立愷文中那個要開車兼差買樂高的水電師傅,肯定還是個學徒吧?   [title]uber為何不如rebu[/title] 為了讓一般人更了解uber的錯誤,我決定用另一個例子來類比:  
我開發了一個麵包機,不是那麼的專業,但是可以讓你做麵包; (uber有一隻app,可以定位、可以刷卡、可以把你的電話號碼傳出去給司機,但是司機不見得認得路)   不知道怎麼地,有個大老闆覺得很棒,投資了我兩億美金,要我主張每個家裡有麵包機的人,都可以開一家麵包店 ; (這點子google很愛,所以投了兩億美金,並且要求uber開始進行全球化的擴張)  
偏偏到處都有麵包店,要一般人跟麵包師傅PK真的有難度,所以你賣不出去我來補貼,你賣不夠本我來買單; (偏偏每個城市都有計程車,一般司機沒有計程車司機懂路,市場也難打開,所以用資金補貼所有開銷)   看起來所有人都得利了,消費者花大錢買了比較差、但是一般人做的麵包,不給賣的麵包師傅都壞壞,所以又推出更廉價的麵包和補貼; (看起來乘客和uber司機都得起所需,但是計程車司機大反彈,所以推出uber-x,企圖用補助優勢一口氣擊垮計程車)   市場好像開始往麵包機傾斜了,開始一點一滴地收回補助...並且不打算對吃了拉肚子的顧客負責... (uber開始減少uber-x的數量,並且不保障乘客的安全,轉責給司機)   接下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title]問題仍在,機會已逝[/title] 我從來並未說台灣的計程車真的做得好,但是台灣的計程車絕對想辦法在求生存、求進步。 當EasyTaxi出現時,六個月得到了兩千位合作夥伴,盡可能的服務到每位消費者,並且把折價補助合理均分給乘客與司機;很快地也出現了在地的計程車研究院、呼叫小黃,大家有志一同的希望市場上出現新的競爭者,改善司機待遇、進而改善消費者體驗...   可惜在與uber一次次的口水戰中,計程車往往是承擔惡名的一端。 沒有人去認真想過,這些司機也是努力的在求生活,他們用時間和空間提供了服務,只能等待新進改革,卻只淪為汙名化的一端。 沒有人去認真想過,這些想改善市場的人,合法、踏實,卻被批為「原地踏步」...   在這樣的消耗中,人們寧可相信披著光鮮外皮的一群人,相信資本主義的英雄將會為台灣帶來進步。 在這樣的消耗中,默默的被原有的獨佔企業站穩腳步,改善的機會再次和市場的競爭機制說再見...   真正的問題在於交通運輸服務業並未被良好的規劃,這包括了審核、進場、退場,很多人開了計程車就變成一輩子的計程車司機; 更多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得不到成就感、沒有驕傲,導致了各位所了解的計程車亂象。   真正的計程車司機應該是怎麼樣的?大家都應該想想。 他會是一個值得驕傲的行業、城市行銷的好手、說得一嘴好外語的導遊....   但是,還有機會嗎?   [title]批評之後大勢底定,交通改善何去何從?[/title] 觀察輿論許久,我知道在犬夜叉一言之後,大勢底定。 終於大家願意正視消費者權利,終於大家可以理解沒有發生意外只是機率問題、終於大家看清一個光鮮企業的本質...   終於...交通改善何去何從? 又只能待下次大神發威。   於戲,哀哉。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談NFT之前,不妨先了解元宇宙

  • 2022 May 10

老鷹,根本不會飛下來跟小雞啄米

  • 2013 Feb 27

關於 CUBO 職場事件

  • 2025 Apr 17

投資報酬不成比例佛

  • 2024 Jul 17

想法記錄:「即時」等於「未來」

  • 2013 Mar 31

減肥中第五週第五天 – 這就是現實人生啊!!!

  • 2013 Feb 15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