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哲學與觀點 (47)
  • 職場二三事 (51)
  • 生活二三事 (42)
  • 職場故事 (3)
Apps行銷 (0) 想法 (2) 理念 (3) 自由 (2) 大阪 (1) 旅遊 (1) 旅遊規劃 (1) marketing (0) 行銷 (3) 12強冠軍 (0) team taiwan (0) robots.txt (1) 人生 (1) Philosophy (1) 價值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產品 (1) 品牌 (3) 客群 (2)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資訊架構 (1) 台灣鍵盤趴 (1) 老貓 (1) 鍵盤 (1) 下午茶 (1) 港式 (1) 祥發港式茶餐廳 (1) 美食 (1) 茶餐廳 (1) 西門町 (1) 創業 (3) 創新 (2) 商模 (2) 憤怒鳥 (1) 成功 (1) 企業 (1) 投資 (1) 管理 (2) 角色 (1) 責任 (1) 攝取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傳遞 (1) 媒體壟斷 (2) 理論 (1) 資訊 (1) UX (2) 教育 (4) 設計 (1) 賈伯斯 (1) diet (1) 健康 (2) 飲食控制 (1) 孩子 (2) 遊戲 (4) 備份 (1) apps (1) LINE (1) 22k (1) 心情 (1) 抒發 (1) 反媒體壟斷 (2) 自尊 (1) 自重 (1) 道德 (1) 媒體 (1) 臥軌 (1) 關廠工人 (1) 影評 (1) 悲慘世界 (1) 電影 (1) game (1) gungho (1) 平衡距 (1) 社群黏著度 (1) 門檻 (1) experience (1) iPad2 (1) education (1) 雜談 (1) Easy Taxi (1) UBER (1) 破壞式創新 (1) 柯P (1) 柯P 意思 (1) 柯P 為什麼 (1) 柯文哲 (1) 連勝文 (1) 會議 (1) 開會 (1) 領導 (1) 威力彩 (1) 樂透彩 (1) metaether (1) metaverse (3) 元乙太 (1) 元宇宙 (2) Discord (1) NFT (2) pixel (1) pocket operator (1) 權威距離指數 (1) 創意 (1) 紀律 (1) Foodpanda (2) 回顧 (2) 新創 (1) emotional labor (1) 情緒勞動 (1) AI浪潮 (1) 人工智慧 (1) 技術變革 (1) 生成式AI (1) 關鍵字思維 (1) 悟空 (1) 遊戲市場 (1) 黑悟 (1) 黑神話 (1) 黑神話悟空 (1) 成就 (1) 挑戰 (1) 鬥嘴 (1) 負面行銷 (1) AI (1) cuboai (1) 公關 (1) 經理人 (1) 職場 (1) 職業素養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關於 CUBO 職場事件

關於 CUBO 職場事件

2025 Apr 17 職場故事
內容目錄
  1. 人資範疇的公關管理:處理內部溝通的關鍵策略
  2. 這個時代的忠誠與背叛:職場價值觀的轉變
  3. 高階經理人的職場素養

Cubo的職場事件過於複雜,以至於難以理清自己的思緒。從大眾的視角來看,加害者、資方、被指控的霸凌者,這些身份都集中於同一個角色,在這種情境下,純粹地指責某個人是最簡單的選擇。

然而,事件的另一面卻鮮少被討論——來自壓力、情緒的影響,甚至是下對上的公開輿論可能造成的反向傷害。所有這些層次的討論,都被生命消逝這一沉重的議題所掩蓋,使我們難以深究其因果與脈絡。

知識分子在這裡面臨兩難:是停留在對一條人命的悼念,還是轉而從社會安全網的角度剖析事件,探討其背後的結構性問題,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對於經歷過新創、成長型企業,曾經深陷辦公室政治的人來說,這些問題並不陌生。我們都明白,事情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甚至在某些時刻,我們自己或許也曾陷入加害者的黑暗情緒之中,亦或因為責任與正義感,而無意識地將自己放在被害者的位置上。

某種程度上,即便我仍然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於工作,但我也同時學會如何面對挑戰,並將挫敗與失望從生活中切割開來。

因此,為了更有條理地探討這個議題,我將另外撰寫一篇文章,專門記錄職場心態的調適,以及在離職或職場轉換時應具備的心理建設,以避免與這次事件混為一談。

同時,我也沒想蹭甚麼流量,就是留一個紀錄與想法。

人資範疇的公關管理:處理內部溝通的關鍵策略

這幾年來,我們經常在社群平台上看到長篇離職信,內容往往直接點出個人經歷,甚至揭露職場霸凌等內部問題,並在網路上迅速流傳,引發廣泛討論。

從管理角度來看,這樣的情況通常代表企業內部溝通不暢,或管理階層未能建立有效的內部信件處理與保密機制。如果企業在積極面上加強溝通,或在消極面做好風險控管,也許就不至於走向這種「最終大爆料」的結果。因此,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提供主管管理訓練與完善申訴機制

建立主管一對一溝通訓練,確保管理者能有效傾聽與回應員工需求。同時,企業應設立可信賴的內部申訴管道,如匿名意見箱、申訴專線或第三方調解機制,讓員工在遭遇不公時,能夠透過正式途徑尋求解決,而非選擇公開發聲。這樣不僅能減少企業形象受損的風險,也能確保問題在內部獲得有效處理。

2. 強調保密與尊重原則

所有員工(包括高層)應遵守職場保密守則,在處理離職信等內部文件時保持專業,不隨意對外公開內部討論內容。如有違反,應啟動內部調查機制。然而,企業在處理此類問題時,應平衡「保密」與「尊重」,確保不侵犯離職員工的言論權利,而是以負責任的方式回應他們提出的質疑。

3. 主動回應與承擔責任

當內部信件內容外流或被公開討論時,管理階層應迅速、坦誠地回應,而非試圖掩蓋真相。針對離職信中提及的問題,應展現調查與改進的決心,而非僅以法律或行政手段試圖壓制輿論。企業的誠信度,往往取決於其如何處理這類敏感問題。

4. 建立內部信件處理機制

企業應制定明確的內部溝通與存檔流程,針對離職信等敏感文件標註機密等級,並限定閱覽對象,以減少不必要的資訊曝光風險。此外,對於電子郵件或社群貼文,企業可設定只讀權限或禁止轉發的規範,確保內部溝通不會被外部誤用或曲解,進而影響企業形象。

----

以上措施,都是人資範疇內的公關管理,換言之,公關的原則負責指導,實際執行的權責單位則應歸屬於人資。這種角色區分至關重要,因為新時代的企業管理應該以人為本,而非營造一個「東廠」機構,透過八卦與小圈圈操控團隊氛圍。

在資訊透明的時代,試圖刪文、封閉資訊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領導者應將焦點放在解決問題本身,而非僅關注如何平息輿論,唯有如此,才能兼顧內部機密的維護,同時展現對員工訴求的尊重與承擔。

這個時代的忠誠與背叛:職場價值觀的轉變

台灣的「職場倫理」呈現出多重文化的影響——有中式儒家的「君臣父子」、日式的「終身奉獻」,少數企業採用美式的「效率與扁平」,但最常見的還是台式的「視狀況而定」。在過去,職場忠誠被視為一種美德,員工對公司效忠,而公司則回饋以穩定的職涯與保障。

然而,隨著資訊透明度提升、產業競爭加劇,企業必須持續適應變革,而員工的職涯發展也變得更加多元。我們甚至可以說,隨著人類壽命延長,一生中需要經歷多段不同職涯已成為常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忠誠」與「背叛」的定義已經產生深刻變化。

1. 忠誠的底線:什麼行為才算背叛?

近期有一篇爭議性極高的文章,作者大言不慚地分享自己如何成為「薪水小偷」,刻意在工作中偷懶、規避責任,又或者更甚者利用職位為自己謀取額外利益。這類行為早已踩過了職場道德的底線,因為它破壞了最基本的勞雇契約精神。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職場的本質是基於對價關係,員工提供專業與時間,企業則給予報酬與成長機會。忠誠的核心,不是對公司絕對效忠,而是在這段合作關係中,雙方能夠履行契約精神,展現相對應的價值。

因此,當企業能夠提供合理的發展機會、公平的待遇,並尊重個人的專業價值時,員工自然願意留下來。而若企業未能履行承諾,員工選擇離開,則不應被視為背叛,而是對自身權益的合理選擇。

2. 職場忠誠的現實:期待還是雙重標準?

過去,職場倫理強調「忠誠」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責任,員工不僅要全心奉獻,甚至連職涯轉換都必須「有義氣」。然而,當企業面臨市場變動時,卻往往毫不猶豫地裁員、重組、外包,犧牲員工的工作穩定性。這讓許多職場人開始質疑:如果企業可以基於市場考量隨時終止勞雇關係,為何員工不能基於個人成長選擇離開?

如果忠誠只是單方面的要求,那麼它就成了一種不對等的枷鎖。真正的忠誠,應該是雙向的,企業若只想透過道德綁架來要求員工留下,卻無法提供對等的支持與回報,那麼員工的離開就不是背叛,而是合理的選擇。

3. 跳槽、內部創業、兼職:忠誠與背叛的模糊界線

現代職場不再以「終身僱用」為標準,員工不再將單一公司視為唯一歸屬,而是更加關注個人成長與職涯發展。這使得「跳槽」、「內部創業」、「兼職」等行為變得普遍,但同時也讓「忠誠與背叛」的界線更加模糊。

跳槽是背叛嗎?

如果一名員工在公司付出多年努力,卻發現無法獲得應有的發展機會,選擇跳槽到更適合的平台,這應該被視為合理的職涯選擇。然而,在某些企業文化中,離職仍然被視為「不忠」,甚至對離職員工貼上「沒感恩之心」的標籤。事實上,這種心態反映的並非員工的問題,而是企業對人才流失的焦慮。

副業與斜槓:個人成長還是信任危機?

隨著「斜槓文化」的興起,許多員工開始發展副業或兼職,尋求多元收入與個人成就。但這在某些企業中,仍被視為對忠誠的挑戰,甚至成為被質疑的理由。

關鍵點在於:副業是否影響本業?

如果員工能夠平衡主業與副業,並確保不影響工作表現,那麼這應該被視為個人成長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員工因為副業而影響本職,甚至暗中使用公司資源發展個人事業,那麼確實會引發信任危機。

說到底,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斜槓,而適合的人自然會找到一片天地。而企業與員工之間,應該透過清楚的規範與信任機制來避免衝突,而不是單方面將「副業」視為對忠誠的挑戰。

4. 從忠誠到共識:未來職場的新模式

在這個時代,「忠誠」已經不再是對企業的無條件效忠,而是基於價值與共識的雙向承諾。企業與員工的關係,已從過去的「君臣父子」或「終身雇傭」,轉變為長期合作夥伴關係。

未來的職場忠誠,應該建立在三個核心價值上:透明與尊重、雙向選擇、價值對齊。

在這個資訊發達、選擇眾多的時代,忠誠與背叛的定義已經不再是單向的道德標準,而是雙方共識的結果,真正能讓員工留下的,不是忠誠的綁架,而是價值的認同與長遠的信任關係。

高階經理人的職場素養

高階經理人不僅是企業的決策者,更是組織文化的塑造者。他們的言行舉止、價值觀、以及面對挑戰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甚至影響整個產業的生態。然而,在現代職場中,中高階經理人的升遷往往受到時機、成就與適性的影響,但並不是所有經理人都受過足夠的訓練,具備充分的格局與智慧,能夠有效應對變局與管理人才。

一個優秀的高階經理人,應該具備長遠視野,並能夠在市場變化與內部管理之間取得平衡。這樣的素養可以收斂成兩句話,不僅體現了高階經理人應有的職場態度,也揭示了如何在企業發展與人才管理中做出正確選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之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信念與價值

高階經理人最重要的素養之一,是對人才的信任,以及對長遠價值的堅持,最終能夠授權,並接受不一定完美的結果。

真正的領導者與優秀的經理人,懂得培養人才,而非控制人才。他們應該相信每個人的價值,並清楚自己在組織中的角色——不是限制與掌控,而是成就與賦能。透過有效的管理,幫助員工成長,使優秀的下屬接受挑戰,取得更高的成就與地位。

在現代企業環境中,競爭不再只是產品與技術的競爭,更是人才與文化的競爭。當一家公司願意提供更大的舞台,讓員工自由發揮、持續成長,那麼它將不需要擔心人才流失,因為它已經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職場之一。反之,如果管理者過度在意權力,刻意設限以避免員工超越自己,那麼真正有價值的人才終將選擇離開,企業也將逐漸失去競爭力。

對於高階經理人自身而言,「千金散盡還復來」意味著視野與信心。有些管理者因為短期的失敗或公司變動而陷入恐慌,甚至為了保住當下的利益,不惜犧牲長期發展。但真正優秀的管理者明白,市場變動是常態,企業的成敗有其週期,唯有專注於長期價值,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管理者若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並建立一個能夠讓人才發光發熱的環境,企業將會自然形成正向循環,而管理者自身也會成為真正值得信賴的領導者。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之手」——眼界與格局

作為企業的核心領導者,高階經理人最需要的,是大局觀與穩健的心態。企業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市場變化、競爭壓力、內部衝突,這些都是管理者必須面對的課題。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必須學會用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問題,避免自己因短視近利而陷入權力鬥爭的泥沼。

真正成熟的高階經理人,應該明白:「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之手」,意思是身居高位者,應當有更穩健的思維與長遠的眼光,不應該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職場內耗與情緒衝突中。管理的核心,不是贏得權力鬥爭,而是打造一個能夠吸引並留住人才的環境,透過管理讓人才可以遂行任務、實踐目標。

然而,許多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仍然習慣以控制、威嚇、壓制來管理員工,而非信任、溝通、授權。當企業內部充滿對抗時,管理層往往會將員工的合理質疑視為挑戰權威,甚至進一步打壓異見者,最終形成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文化。然而,這種做法只會讓組織變得僵化,優秀的人才選擇離開,留下的則是習慣服從、缺乏創新的員工,讓企業在長期競爭中失去優勢。

相較之下,真正的高階經理人會選擇放眼大局,理解組織成長的關鍵不在於「掌控」所有細節,而是建立一個有機會發揮潛力的團隊。當管理者能夠超越個人權力的得失,專注於企業整體發展,企業才能真正走向穩健成長。

結語:高階經理人的核心素養

*一個真正成熟的高階經理人,不會被權力與短期利益蒙蔽,而是擁有更開闊的視野與更穩健的信念。他們理解願意相信價值、成就人才,才能創造真正的長期價值;更不應該陷入內耗與短視,而應該以更高的格局看待管理。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高階經理人是否具備這樣的素養,將決定企業的高度,也決定了自己的職場生命週期。那些願意相信價值、成就人才、專注長期發展的領導者,即便面對挫折與失敗,也將有能量可以真正帶領企業走向未來。

  • cuboai
  • 公關
  • 經理人
  • 職場
  • 職業素養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Google Latitude, 8/9掰掰~

  • 2013 Jul 11

facebook粉絲頁洞察報告大改版揭密!

  • 2013 Jul 12

《吾子吾兒》悼洪仲丘

  • 2013 Aug 02

8月3日,台北無集會

  • 2013 Aug 05

呼籲1985聯盟審慎思考!我們不要粗糙的摸頭決策!

  • 2013 Aug 07

高質感名片!英國來的facebook card!

  • 2013 Feb 23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