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哲學與觀點 (47)
  • 職場二三事 (51)
  • 生活二三事 (42)
  • 職場故事 (3)
Apps行銷 (0) 想法 (2) 理念 (3) 自由 (2) 大阪 (1) 旅遊 (1) 旅遊規劃 (1) marketing (0) 行銷 (3) 12強冠軍 (0) team taiwan (0) robots.txt (1) 人生 (1) Philosophy (1) 價值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產品 (1) 品牌 (3) 客群 (2)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資訊架構 (1) 台灣鍵盤趴 (1) 老貓 (1) 鍵盤 (1) 下午茶 (1) 港式 (1) 祥發港式茶餐廳 (1) 美食 (1) 茶餐廳 (1) 西門町 (1) 創業 (3) 創新 (2) 商模 (2) 憤怒鳥 (1) 成功 (1) 企業 (1) 投資 (1) 管理 (2) 角色 (1) 責任 (1) 攝取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傳遞 (1) 媒體壟斷 (2) 理論 (1) 資訊 (1) UX (2) 教育 (4) 設計 (1) 賈伯斯 (1) diet (1) 健康 (2) 飲食控制 (1) 孩子 (2) 遊戲 (4) 備份 (1) apps (1) LINE (1) 22k (1) 心情 (1) 抒發 (1) 反媒體壟斷 (2) 自尊 (1) 自重 (1) 道德 (1) 媒體 (1) 臥軌 (1) 關廠工人 (1) 影評 (1) 悲慘世界 (1) 電影 (1) game (1) gungho (1) 平衡距 (1) 社群黏著度 (1) 門檻 (1) experience (1) iPad2 (1) education (1) 雜談 (1) Easy Taxi (1) UBER (1) 破壞式創新 (1) 柯P (1) 柯P 意思 (1) 柯P 為什麼 (1) 柯文哲 (1) 連勝文 (1) 會議 (1) 開會 (1) 領導 (1) 威力彩 (1) 樂透彩 (1) metaether (1) metaverse (3) 元乙太 (1) 元宇宙 (2) Discord (1) NFT (2) pixel (1) pocket operator (1) 權威距離指數 (1) 創意 (1) 紀律 (1) Foodpanda (2) 回顧 (2) 新創 (1) emotional labor (1) 情緒勞動 (1) AI浪潮 (1) 人工智慧 (1) 技術變革 (1) 生成式AI (1) 關鍵字思維 (1) 悟空 (1) 遊戲市場 (1) 黑悟 (1) 黑神話 (1) 黑神話悟空 (1) 成就 (1) 挑戰 (1) 鬥嘴 (1) 負面行銷 (1) AI (1) cuboai (1) 公關 (1) 經理人 (1) 職場 (1) 職業素養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在工作環境中用雙因素理論確保不會輸

在工作環境中用雙因素理論確保不會輸

2022 Sep 08 職場二三事

我一向認為心理學與哲學當中最迷人的地方,是過去的哲人們,往往早已對一些環境、現象,尤其是人性,提出一些立竿見影的邏輯論點去描述;其中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所提出的雙因素理論就是其中之一。

赫茲伯格是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專門是行為科學領域,多年來專營管理教育相關的顧問,在上一個世紀的60年代,某次實驗之後他做了一個歸納:

屬於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因素,例如:挑戰、認同、責任等,會使工作者感到覺得滿意,稱作激勵因素(Motivational Factors),工作環境中缺乏激勵因素,工作者不一定會不滿意;

屬於工作環境或工作關係方面的因素,例如,地位、工作時的安全感、薪水、福利等,使工作者感到覺得不滿意,被稱作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工作環境中滿足了此項,工作者至少不會不滿意。

所以雙因素理論也就是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有些新創企業試圖以激勵因素去彌補保健因素,往往後來會遇到一些成長的障礙、經營的困難,甚至是糾紛。

早年在公關公司任職時,內部有一個更為簡單易懂的說法:「保健因子是不能輸,激勵因子則讓我們能贏」;我後來則一貫這樣去理解:「先研究不傷身體(保健),再講求效果(激勵)」。

回到近幾年在各個新創議題上的經驗,光是不傷身體這件事情就很有得做了:保健因子在外送產業上的應用經驗是打造MVP、在計程車業的應用經驗是維持競爭、在媒體的應用經驗則是打造後勤與系統思維;

從旁觀的角度來看,去對團隊究責、研究現況為什麼會變得「很傷身體」,其實是最沒有意義的,尤其究責是最容易損害士氣又不能帶來任何助益的行為;很多時候保健因子只是「讓環境回到正軌」而已,但往往、往往,難就難在就是這個「回到正軌」而已。

有三點原則是務必要記住的:人不患寡但患不均、制度越是簡單越好實踐、用數字賞罰分明。

《讓子彈飛》當中張牧之說:「我來鵝城只辦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公平。」在職場上員工對於公平的追求,有時候真的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不論實質上在跨部門的狀態下很難追求真公平,但至少在形式上「盡可能地追求公平」,必須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則。

我很常聽到有大主管在自己設定了一些限制之後,特別是預算上的,例如明明限制了增員的薪資,卻自己開了後門徵人;一旦主管為了自己一己之便,去進行了「執行上的變通」,這不但違反了第一原則「公平」,還因為階級的差異而被放大,這其實正是管理者缺乏自律的現象,不可不慎。

再來是KISS原則,Keep it Simple, Stupid. 在經驗上會發現,越是簡單的說詞、越容易被同事所記憶和覆誦,一樣越是簡單的規則、越容易在組織中被貫徹;追求穩定就檢視穩定的因子,追求達標就設達標獎金,追求超標就設高標福利,目標簡易化、制度簡易化,容易理解就容易執行。

最後是用數字賞罰分明,綜合公平與KISS原則,每個職務都應設定獨立的檢視數字,也同時要為公司的綜合目標負責,如果有個職務的檢視數字與公司目標高度相關,那進行賞罰應該最容易驅動公司整體表現;相對的如果有個職務的檢視數字與公司目標脫鉤,那不是設計有誤,就是這個職務本身存在就很有問題。

以上是保健因子的幾個重點,而打造激勵因子的那部份呢?一旦做好不會輸,去追求勝利的路上,就包括了企業的願景設計、紀律的貫徹、福利和薪酬的設計等等...諸多項目,這也是專業經理人的價值所在。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祥發港式茶餐廳

  • 2012 Dec 04

動態標準,才是真正的管理公平

  • 2025 May 09

兩性應該異中求同、尋找協調之道

  • 2013 Feb 20

robots.txt與搜尋引擎收錄結果

  • 2012 Nov 01

「我們隨時可以取代XXX」創業家如是說

  • 2013 Mar 14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