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哲學與觀點 (47)
  • 職場二三事 (51)
  • 生活二三事 (42)
  • 職場故事 (3)
Apps行銷 (0) 想法 (2) 理念 (3) 自由 (2) 大阪 (1) 旅遊 (1) 旅遊規劃 (1) marketing (0) 行銷 (3) 12強冠軍 (0) team taiwan (0) robots.txt (1) 人生 (1) Philosophy (1) 價值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產品 (1) 品牌 (3) 客群 (2)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資訊架構 (1) 台灣鍵盤趴 (1) 老貓 (1) 鍵盤 (1) 下午茶 (1) 港式 (1) 祥發港式茶餐廳 (1) 美食 (1) 茶餐廳 (1) 西門町 (1) 創業 (3) 創新 (2) 商模 (2) 憤怒鳥 (1) 成功 (1) 企業 (1) 投資 (1) 管理 (2) 角色 (1) 責任 (1) 攝取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傳遞 (1) 媒體壟斷 (2) 理論 (1) 資訊 (1) UX (2) 教育 (4) 設計 (1) 賈伯斯 (1) diet (1) 健康 (2) 飲食控制 (1) 孩子 (2) 遊戲 (4) 備份 (1) apps (1) LINE (1) 22k (1) 心情 (1) 抒發 (1) 反媒體壟斷 (2) 自尊 (1) 自重 (1) 道德 (1) 媒體 (1) 臥軌 (1) 關廠工人 (1) 影評 (1) 悲慘世界 (1) 電影 (1) game (1) gungho (1) 平衡距 (1) 社群黏著度 (1) 門檻 (1) experience (1) iPad2 (1) education (1) 雜談 (1) Easy Taxi (1) UBER (1) 破壞式創新 (1) 柯P (1) 柯P 意思 (1) 柯P 為什麼 (1) 柯文哲 (1) 連勝文 (1) 會議 (1) 開會 (1) 領導 (1) 威力彩 (1) 樂透彩 (1) metaether (1) metaverse (3) 元乙太 (1) 元宇宙 (2) Discord (1) NFT (2) pixel (1) pocket operator (1) 權威距離指數 (1) 創意 (1) 紀律 (1) Foodpanda (2) 回顧 (2) 新創 (1) emotional labor (1) 情緒勞動 (1) AI浪潮 (1) 人工智慧 (1) 技術變革 (1) 生成式AI (1) 關鍵字思維 (1) 悟空 (1) 遊戲市場 (1) 黑悟 (1) 黑神話 (1) 黑神話悟空 (1) 成就 (1) 挑戰 (1) 鬥嘴 (1) 負面行銷 (1) AI (1) cuboai (1) 公關 (1) 經理人 (1) 職場 (1) 職業素養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當古典樂把人生縮為樂章,既成經典、亦為時尚

當古典樂把人生縮為樂章,既成經典、亦為時尚

2013 Oct 02 哲學與觀點

昨晚,身體狀況又再次來到一個低點,除了上班時感到眩暈,在下班前已經無法直視螢幕,依舊在走到門口時被一通電話喚回座位。 所幸同事仗義相助,讓我還得以去赴約,見到三個月回來台灣一次的老同學。   當我們暢談著這一陣子的生活,在異地遇見故人,接下來對人生的規劃打算,同學則訝異著我廣泛的跨界工作經歷(這樣講來真是美化啊); 在這一個多月中,總算有那麼一刻,我覺得自己放下了肩頭的擔子。   [title]熱愛古典樂,只因把人生縮為樂章[/title] 我想,在接下目前的工作前,並沒有想過古典樂在人生中的定位,充其量因為曾待在合唱團裡,所以知道在合唱中人類可以把自己的身體實現為樂器的感動; 每每提到「熱愛」古典樂,總覺得這個詞彙下得不夠精準,甚至於過了頭   於是,當眼下我們試圖去推廣這稱為「古典音樂市場」的商業模式,想接觸那3%死忠樂迷以外的人,祭出了各種想法: 美食、跨界,視覺的、聽覺的、體驗的,各式各樣「喚起人們與既有經驗連結以至於開始接觸古典樂」的點子... 直到今天我被當頭棒喝。   深夜,持續著在網路之間尋找音樂與生活的關聯性,找到了這篇TED、2008年Benjamin Zander的影片(嵌於文末),早上才有時間把他看完,給了我許多啟發。 沒錯,我就是影片中Ben所說的,那97%的、完全不懂古典音樂的人。   不。   我終於開始了解為什麼要「熱愛」古典樂:原來聆聽古典樂,本來就是人類所與生俱來的感動。 當作曲家試圖,將一生最愛逝去時的哀痛化為音符(蕭邦 24首前奏曲 no.4),枯腸竭索的去尋找每一個組合、去延續每一心頭點滴,讓情緒變成樂章,讓人與生俱來的音感領著聽眾,進到作曲家試圖表現的世界裡; 然後,經過了百年錘鍊,這一首歌依舊在此,成為經典。   人生有太多無謂的話語和爭執、娛樂則瀰漫著過多的濫情和爆炸,如果我們都預測得到蕭邦的下一個音符,聽覺應該要用來做更多的體驗。 而熱愛古典樂的人,懂得用聽見 -- 那情感化為音符的結晶 -- 去熱愛人生。   謹以此誌。   [ted id=286 lang=zh-tw]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iPad2 使用一年,再見的心得總整理

  • 2013 Feb 25

在關鍵字思維中錯失參與AI浪潮的先機

  • 2024 Jun 21

一家出版社之死

  • 2013 Feb 01

無知,是美好的,值得尊重

  • 2019 Feb 14

Google Latitude, 8/9掰掰~

  • 2013 Jul 11

負面行銷:禁忌還是流量密碼?危機中逆轉勝!

  • 2025 Feb 28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