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商品總覽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哲學與觀點 (47)
  • 職場二三事 (51)
  • 生活二三事 (42)
  • 職場故事 (3)
Apps行銷 (0) 想法 (2) 理念 (3) 自由 (2) 大阪 (1) 旅遊 (1) 旅遊規劃 (1) marketing (0) 行銷 (3) 12強冠軍 (0) team taiwan (0) robots.txt (1) 人生 (1) Philosophy (1) 價值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產品 (1) 品牌 (3) 客群 (2)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資訊架構 (1) 台灣鍵盤趴 (1) 老貓 (1) 鍵盤 (1) 下午茶 (1) 港式 (1) 祥發港式茶餐廳 (1) 美食 (1) 茶餐廳 (1) 西門町 (1) 創業 (3) 創新 (2) 商模 (2) 憤怒鳥 (1) 成功 (1) 企業 (1) 投資 (1) 管理 (2) 角色 (1) 責任 (1) 攝取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傳遞 (1) 媒體壟斷 (2) 理論 (1) 資訊 (1) UX (2) 教育 (4) 設計 (1) 賈伯斯 (1) diet (1) 健康 (2) 飲食控制 (1) 孩子 (2) 遊戲 (4) 備份 (1) apps (1) LINE (1) 22k (1) 心情 (1) 抒發 (1) 反媒體壟斷 (2) 自尊 (1) 自重 (1) 道德 (1) 媒體 (1) 臥軌 (1) 關廠工人 (1) 影評 (1) 悲慘世界 (1) 電影 (1) game (1) gungho (1) 平衡距 (1) 社群黏著度 (1) 門檻 (1) experience (1) iPad2 (1) education (1) 雜談 (1) Easy Taxi (1) UBER (1) 破壞式創新 (1) 柯P (1) 柯P 意思 (1) 柯P 為什麼 (1) 柯文哲 (1) 連勝文 (1) 會議 (1) 開會 (1) 領導 (1) 威力彩 (1) 樂透彩 (1) metaether (1) metaverse (3) 元乙太 (1) 元宇宙 (2) Discord (1) NFT (2) pixel (1) pocket operator (1) 權威距離指數 (1) 創意 (1) 紀律 (1) Foodpanda (2) 回顧 (2) 新創 (1) emotional labor (1) 情緒勞動 (1) AI浪潮 (1) 人工智慧 (1) 技術變革 (1) 生成式AI (1) 關鍵字思維 (1) 悟空 (1) 遊戲市場 (1) 黑悟 (1) 黑神話 (1) 黑神話悟空 (1) 成就 (1) 挑戰 (1) 鬥嘴 (1) 負面行銷 (1) AI (1) cuboai (1) 公關 (1) 經理人 (1) 職場 (1) 職業素養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sega有個孩子叫巴哈,你不關心孩子與他無關

sega有個孩子叫巴哈,你不關心孩子與他無關

2013 Feb 03 哲學與觀點 生活二三事
內容目錄
  1. [title]Sega有個孩子叫巴哈[/title]
  2. [title]當父母親放棄了自己的社會功能[/title]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80"]巴哈姆特 Sega 巴哈姆特站長Sega活動照片,本圖來源:wiki[/caption]

巴哈姆特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遊戲攻略資料站,成立於1996年,當時大部分的遊戲都還以PC game為主(仙劍奇俠傳首發於1995),巴哈姆特以BBS站為基礎成立,後來改善介面為html站,採取使用者自產自營的模式,至仍然為眾多玩家提供服務。

本篇起因於believe看到了巴哈姆特站長在合作信箱收到了一封家長來的信(來源),內容簡單節錄如下: 家長的信: "身為一個家長,誠懇的希望貴公司能了解我的無奈。 生在這個充斥著網路文化的時代,用於調劑生活的電玩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但我真的希望你們可以替全天下的小孩們想一想。有多少小孩子們用他們的生命和青春來成就貴公司,多少孩子們將他們的未來押注在你們所創造出的虛幻世界。 但隨著年齡的成長當他們回首過往,現實將無情的摧毀這個虛構的世界,最後他們將一無所有。 我能理解,我是一個無能的家長。一個無法管束自己孩子的母親,讓他走上這條電玩成癮的不歸路,看著他沒日沒夜.廢寢忘食。有時候當我在白天偷偷到他房間,撫摸著那深沉的黑眼圈。那沉重的心情,我相信很多家長也都曾感受。 那些孩子們正在被侵蝕生命與那些夜晚裡聽到的笑聲和興奮的叫喊聲,成為那 最令人不忍的反諷。 所以我在此,求求你們。 求求你們,重視孩子們的未來。求求你們,向我們這些無助的家長伸出援手。 求求你們,放過這些孩子吧! 謝謝。 "   如此看似合理又痛心的一封表情告解,真讓為人師、為人父母者深表同情:你們這些遊戲廠商還真是不應該啊,嘖嘖嘖...  

[title]Sega有個孩子叫巴哈[/title]

PC game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礙於電腦的效能與表現模式,遊戲大部分以深入的推理和引人入勝的情節為主; 以仙劍奇俠傳為例,光是迷宮大概就可以開個上百討論串來闡述,而許多深情糾葛的內容,就已經讓國中情竇初開的我掉下不知道多少公升的眼淚。   當時玩遊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一個玩家不論年紀大小,至少要有安裝遊戲的能力、整理攻略的能力、解讀bug的能力,還要有能夠在當機之後快速恢復電腦運作的能力。 「攻略本」這種書體也出現了,至少在遊戲出了半年之後的千呼萬喚中,玩家終於可以找到當時沒玩到的、設計者偷偷埋下的某一個梗。 在一片資訊混雜的情況中,Sega(巴哈姆特創始人)決定以電玩供略為題,開啟了一個服務眾多玩家的站 - 巴哈姆特。 此站一出,蔚為廣大玩家的福音,在內容自產自營的前提之下,可以觀看別人整理的心得,也可以提供自己發現的小細節,要說誠如在玩家世界的黑暗中開出一片光,並不過分。 後來逐漸發展成最大的攻略站,加進了所有動畫、漫畫、輕小說等宅相關文化內容,當然也有不少使用者透過這個平台成為知名神人,甚至也有廠商或公開或隱密的在站上經營自己的遊戲。   相較於許多內容站,巴哈姆特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從來沒有走歪過。 如果巴哈可以說是Sega的孩子,那眾多玩家都喜歡這個可愛的寶貝,並且提供養分讓他長大,雖然或多或少有一些小錯小誤,但是這16年來負責這個孩子人格發展的父母親,從來沒有把他變成一個為特定利益服務的存在。   [title]你有個孩子,不是可以存檔讀取的電子雞[/title] 又說到教育,台灣有些父母很深知老師對孩子的責任、電視節目對孩子的責任、遊戲對孩子的責任,甚至於鄰居的那隻小貓小狗對孩子的責任;卻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責任。 亞洲社會普遍對孩子的照顧很深,卻是把孩子當作寵物在養;如果生養孩子也是一個寵物培養遊戲: 父母先看自己把孩子random出了甚麼樣的數值,然後照自己的喜愛把他培養成文組生或是理組生, 每一次期中期末考就像出團打王一樣,分數不好輸出不夠多分不到裝、就要怪孩子或是團主沒教好, 自己只要負責把流水價般的錢產出來,變成食物、變成衣服套在這小子身上就好。   你怎麼那麼胖?你多吃一點好不好?你怎麼沒考好?你怎麼還不去念書?你要不要早點睡覺?你有沒有偷交男朋友?你怎麼還沒交男朋友?你甚麼時候才要娶/嫁?你....   亞洲父母很關心孩子、很照顧孩子,但僅止於培養式的教養,沒有想到: 總有一天現在這個有著我DNA的小傢伙,也會成為一個必須照顧自己的人。   教育有三種型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後兩者先不談,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到底要教給自己孩子甚麼?   你的孩子會買菜嗎?你的孩子會欣賞藝術嗎?你的孩子懂得自理生活嗎?你的孩子有解決生活中小問題的能力嗎?你的孩子懂得錢的價值嗎?你的孩子知道怎麼和人溝通嗎? 還是他們只懂得:數學、國語、英文、社會、鋼琴、珠算.... 在身為父母的你的生活中,這些能力真的有幫助到甚麼嗎? 就算都不問這些問題,你也至少要知道: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title]當父母親放棄了自己的社會功能[/title]

遊戲提供的是一種成就感,一個打籃球很快樂的孩子會天天盤桓在籃球場,一個喜歡玩積木的孩子會堆疊出最滿意的城堡,一個愛音樂的孩子會天天像瘋子一樣的大唱大跳; 而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成就感的孩子,他就會到虛擬世界去找。   我假設一個情境: 當孩子考了75分,父母開始大喇喇地說自己以前小時候都是怎麼考一百分,這題不難、那題也學過,粗心大意這種東西我應該沒有遺傳給你吧? 那孩子躲進電玩世界裡面大聲歡呼我覺得是很剛好而已。   如果變成: 孩子還沒封頂,父母開始大喇喇地說自己當初是如何在活動初開就打到第一頂太陽神皇冠,這個配裝不對、那個配點錯誤,攻略這種東西不應該是很簡單易懂的嗎? 那孩子大概就會躲進書本裏面來逃避父母的遊戲經了吧?   孩子是人不是電子雞,他要的是關懷和注意,不是成人所期待的那種每求必應物質生活而已,如果父母錯解以至於放棄了自己的社會功能,不去教育、關懷你的孩子,連自己孩子喜歡甚麼、有甚麼問題都不知道,巴哈姆特要是真的關了,孩子還是去玩ㄤ仔標玩到ㄤ仔標成癮。。   愛你的孩子不是擔心他有沒有念書,是擔心他未來自己一個人有沒有能力生活。 愛你的孩子不是叫他不要玩遊戲,而是和他一起參與遊戲之後,保護他不被壞人拐帶。 愛你的孩子不是給他錢買點卡、要他考一百分才能開電腦,是關心他快不快樂、有沒有困難、需不需要幫忙。   [title]結語[/title] 對於這封很長、很動人的信,我深深感受到這位父母的難過與困境。 我會建議他先去了解自己一天陪孩子多久、知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這個遊戲、未來想做甚麼。 至於有沒有人可以救救他的孩子,我只能說 你有個值得關心的孩子,sega也有個孩子叫巴哈,你不關心孩子與他無關。     目前本文相關整理報導: yahoo奇摩新聞   end
  • 孩子
  • 教育
  • 遊戲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電玩何辜?別再讓血流更多。

  • 2014 May 23

珍惜當下,活出無價

  • 2024 Aug 15

網路網路發展簡史

  • 2013 Mar 04

AI 帶來的超人感與無力感

  • 2024 Oct 30

人生最可怕之事

  • 2013 May 06

老鷹,根本不會飛下來跟小雞啄米

  • 2013 Feb 27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