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 行銷靠的就是紀律,連紀律都沒有、能期待甚麼創意呢?

    行銷靠的就是紀律,連紀律都沒有、能期待甚麼創意呢?

    雖然我不做行銷已經很久了,陸陸續續還是會有很多人來跟我談行銷、希望找到一些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看到很多「幻想」,覺得一個文案、一個爆點、社群上一個事件,就可以讓人一夕成名,所以他們找了許許多多自稱有經驗有創意的人,期待自己也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變成明日之星,這真是太天真了;

    而這麼多年來我對於行銷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行銷靠的是紀律。

    沒有預算就持之以恆的發文、直播、作素材;沒有人力的就想辦法在日常任務中得到多重的結果;沒有時間的就用領先式的任務管理把行銷工作集中。

    行銷靠的就是紀律,連紀律都做不到、你期待甚麼創意的爆發呢?不要相信媒體上曇花一現的倖存者謬誤,你也最好假設這些成功背後都已經有了諸多資源的挹注與規劃,想要爆發式的病毒傳播?或許買彩券的中獎機率還高一點。

    紀律、紀律、紀律,熟能生巧、工有利器,做得久才能做得快,做得持續就會開始做得好;

    一直以來我都不覺得自己有甚麼特別的長處,我就是對於自己決定投入的事,特別努力而已。

  • 「權威距離指數」在侵蝕你的組織和心靈嗎?

    「權威距離指數」在侵蝕你的組織和心靈嗎?

    熟悉一點的朋友就知道我曾經在小學實習過一年,我幾乎可以肯定沒有比教育圈更講究「倫理」的領域了:除了畢業年份較為接近的「學長姊」稱呼之外,幾乎所有同儕都是「老師」,一般行政稱呼「組長」「主任」,對於實習指導的老師更要稱呼為「師傅」。

    回首將近20年來看,很難想像在這樣的稱謂下,人可以變得那麼服從,幾乎只要更高輩分的長官給出指示,不論多麼地不合理,或是當下根本不在自己的職責範疇內,幾乎都是馬上服從、沒有不去做的。

    在一些階級關係較為明確的公司和組織之中,除了上對下叫名字、叫外號之外,往上一路「組長」、「科長」、「課長」、「經理」、「協理」、「副總」,到了老闆則有「先生」「老師」之類的稱呼,私底下也是「哥」「姊」的冠上尊稱。

    這些稱呼就會帶來「權威距離」,而這個稱呼造成了在組織中、心理上的距離,除了決定在討論、提案、說明時該怎麼措辭,其中嚴重程度的排序就是「權威距離指數」(Power Distance Index);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名詞,是看到一個韓航的空難事故紀錄,大意是說:

    副機長一開始就發現飛機高度不對,但是在和機長對話時,使用了大量的「尊稱」「建議」等迂迴暗示的說法,

    彷彿高度不對這件事情比自己的態度、對方的尊嚴都來得更不重要,只到飛機撞山前幾秒,才改用正式的口令語氣,這時機長發現跟進時,一切也來不及了,賠上百餘條人命。

    後來韓航跟進黑盒子調查,發現副機長雖然和機長有著對等的職務位置,但在稱呼和態度上所帶來的距離,居然可以徹底蒙蔽了機長正視真相和事實的機會,

    就結果來說或許大部分是機長的問題,可是從稱呼上做出改變,卻可能帶來有效的影響,於是後來在韓航之間完全改用美式的口令,直呼名字、直說做法,也為韓航的飛航安全帶來了新一輪的革命。

    我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對比上自己在教育圈、媒體圈的經驗,很容易看到那些高來高去的稱呼、轉來轉去的說詞,是怎麼使得真實的意見與觀點,消失在彼此鄉愿的詞語推讓之中,有一句話說得好「寧可在彼此爭吵中前進成功,總好過擁抱在一起泣訴著失敗」,古語也說「相濡以沫、不如兩忘於江湖」,這兩句話都太過貼切。

    最近PCHome除了在疫情期間的物流失靈、讓消費者體驗極差,近兩季度表現跌入谷底,高層相繼離職,幾乎是一個大公司、大集團很難想像得到的各種低潮一起發生,但市場上除了最常看到的批評、建議、分析和「如果是我會怎麼做」之外,很不可思議的是有一派護航者,大體是說主事者人好心也好,只是一入宮門深似海,一些大公司內的事情也不便多所置喙…

    我彷彿看到了那個看著飛機即將撞山、卻不敢直呼機長姓名的副機長,就在眼前。

    「權威距離指數」的詞意和故事,真心再寫實不過了:飛機高度不對、即將撞山;或許市場上大部分的說詞並不了解真實狀況,或許真有那一兩成的聲音是打落水狗,把真實狀況和可能的方向,都考慮在一起做出最佳的決定,才是好的領導者。

    如果你成天只聽到溢美之詞、如果組織內部總是看似一路向上,不妨觀察一下公司內的權威距離指數,或許你高在雲端,沒有嘗到人間煙火。

    後記(寫於2022/8/22):

    我非常訝異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就馬上見識到了一次「權威距離指數」發威的狀況,在此補充一些後來發生的狀況跟資訊。

    原文投稿之後,編輯表示因為「舉例針對」,所以不好刊登,這點我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我把上述提到的網家內容修正為:

    在現代的職場上,我們更容易看到後來韓航所採取的作法,也就是以英文姓名稱呼彼此,這個有點陌生的職場習慣,其實背後隱含著希望組織當中可以溝通順暢、點出問題的概念;

    越是歷史悠長、組織龐大的公司,我們也越很容易看到尊稱與英文姓名混用,在面對不同人時要想清楚各種說詞和資訊的區隔和屏蔽,組織內「進步」「改善」「改過」的建議和需求,就很容易變成迂迴暗示的作文比賽。

    或許只要不遇到公司或產業如飛機撞山般的嚴重情況,這種充斥在公司當中的微妙氛圍,是很難被發現而且改變的。

    後來編輯的意思更微妙了,希望我能從禮貌和效率著手,去闡述一個做事直接明確、不拘泥於上下關係的向上管理概念。

    我的老天兒啊,「權威距離指數」在說的還真不是禮貌跟效率的問題,提起這個話題,我們更應該在意的是能不能在職場的文化和傳承中破除這個虛假的禮貌文化;在歐美的教育環境中,只要有著基本的禮貌,並不能侷限師生之間針對一個議題有著建設性的討論,甚至是辯論;

    可是一旦「尊師重道」擋在了眼前,錯的不能明說、產生一些問題甚至只能息事寧人了,這樣是我們期待的現代化環境嗎?

    這篇文章來說,他指出了台灣的權威距離指數甚至比紀律分明的日本還要高,在代工業生態下或許沒有問題,但在國際化品牌化的轉型之中就有問題了。

    等等,國際化和品牌化?那不就是市場上對台灣企業最詬病的一環嗎?

    之所以會出現韓航這個非常極端的例子,就是為了去說明權威距離可以帶來飛機撞衫這麼大的衝擊和影響,更不要說一些企業策略、方向這種攸關發展成敗的言詞,在各種迂迴暗示之中,淪為請上級指導示下的失敗溝通了。

    原本我只是想補充一下十年來居然沒有認真寫過的一個題目,想不到在投稿時,確確實實的體會了這個社會的「權威距離指數」,就是這麼地高,高到連去說明這個詞彙的原意都「不夠謹慎」了。

    你呢?

    「權威距離指數」在侵蝕你的組織和心靈嗎?

  • 企業願景正是留才關鍵

    企業願景正是留才關鍵

    進到2022年後,舉凡遇到自己創業的朋友,聊天總是會聊到「今年離職率是不是特別高?」「光是這兩周就兩個新人離職,對方也不太把離職當一回事…」

    (閱讀全文…)

  • 談NFT之前,不妨先了解元宇宙

    談NFT之前,不妨先了解元宇宙

    要談NFT之前一定要先談元宇宙,如果說手機是人類一次超大型的進化,元宇宙會是一個超新星級的進化,可以拿來做互相的比喻。

    手機集合了各種技術,改變了人類的習慣和生活,我們會看到現在食衣住行溝通都離不開手機;有攝像技術、視覺辨識技術、指紋辨識、聲控..等,叫外送、找地圖、開導航、拍照、問問題、聽音樂,更不要說看串流影音或是社群交友。

    元宇宙將整合更多的技術,像是虛擬實境、遊戲互動、及時演算,這背後還需要超高速5G網路、AI計算、光影視覺擬真運算、更好的能量運作效率..等;人也會因為更沉浸式的生活和享受,變得完全不一樣,戴上眼罩就有電影院、在跑步機上就能享受巴黎街頭慢跑的感覺、操作機械手套就能完成千里之外的工作..等等。

    區塊鏈與NFT的特性,例如不可竄改、不可複製、去中心化等,足以被想像為實踐元宇宙基礎的一種技術,當元宇宙成為更大世界的副本、更多體驗的入口,人將變得可以穿梭在現實與虛擬之間;重新定義生活的新概念之前,也肯定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分散運算、唯一的身分認證、財產的保有、紀錄的永久性與不可逆,可以簡單想像的是,元宇宙不會像一般線上遊戲一樣,好不好來一次回朔或關服維修。

    把NFT純粹以藝品拍賣認證的角度視之,是相對狹隘的,也難以說明NFT的熱度;綜合上述所說,由於元宇宙市場的規模非常值得期待,NFT也因此被看做一個元宇宙當中、透過區塊鏈技術把現實生活和虛擬生活連結在一起的接點;又或者,將現實生活中的抽象化概念變成虛擬實體的必要應用。

    所以重點不只是那張PNG,而是那張PNG背後可能連接並導入的一個元宇宙應用;美觀和設計概念有一定的重要性,因為那就是一個AVATAR的開端,好歹要很能代表個人或有個性。

    現在大多的NFT藍籌項目,大家真正在乎的是背後的Metaverse Roadmap,像是Zombie Club, Azuki,已經實踐運作的StepN,又或是其他各種各樣的應用。

    雖然有非常多熱錢在NFT市場中,但醉翁之意真不在酒,元宇宙離我們還很遙遠,我們可以從電影中一窺一二,像是駭客任務當中的神經接口和生物艙,甚至只是一級玩家當中的VR眼鏡、超感服、全維跑步儀,我們還未能克服一些VR眼鏡的缺點,成本也沒降到人手一機,應用內容和場景也是少之又少。

    真正會被期待的是元宇宙當中的虛擬、行動、社群、電子商務,可想而知早期賭對NFT的玩家們,也將會在元宇宙提早迎來一個數倍於現有全球經濟的更大市場和未來。

    延伸閱讀:[漫談] 打造元宇宙前,先做好元乙太

  • 奇異博士II觀影前須知(無雷)

    奇異博士II觀影前須知(無雷)

    終於趕著第一個禮拜看完《奇異II》,還沒安排時間去看《媽的多重宇宙》,看完除了感受到全程戴著口罩有點快悶死之外,幾度哽咽也消耗了我不少面紙,以下是無雷觀影前須知。

    (閱讀全文…)

  • Discord設定123

    Discord設定123

    最近為了設定公司的Discord NFT伺服器,從頭到尾進行了一輪學習,簡單記錄一些學習心得,希望對後來想使用Discord的人有幫助。

    (閱讀全文…)

  • 加油,Survivors!

    加油,Survivors!

    昨天是生平第一次受邀去頒獎給同事,由於同事很主動的來邀請我了,我想這必定是對他很重要的事,所以也特別穿了西裝、還剪了頭髮去參加。

    雖然和同事也才認識三個多月,但舉凡能認真面對自己的,我必然嚴肅以待。

    這難得盛裝打扮的一天,中間,還見了一個許久未會面的朋友。



    R是九年前我在Foodpanda的老闆,五年前最後一次見面後,他再次踏上台灣的土地。

    九年前他離開加拿大,加入了德商Rocket Internet,本來要成為另一個模式的GM,組建了團隊之後,卻陰錯陽差地踏上了這近百年來、改變全世界餐飲業的最盛大創業。

    當時我也離開久大沒有多久,也很感謝共事其實沒有很長的紀香賞識,推薦我到落地不久的Foodpanda擔任行銷總監,第一天就在薪資談判上做了極大的犧牲作為落幕,開始了我們彼此的人生中,最奇幻的一段戰鬥。

    作為疫情後發展最快速的事業之一,現在光在台灣就擁有數萬外送員的Foodpanda,可能很難令人聯想到,在最開始的那些日子裡,我們和一家外商「共用」辦公室,沒有車隊、沒有APP,唯一的網站甚至不能正確地顯示地址,十幾個人和兩支電話,佔據兩張桌子;

    每天縈繞在GM、VP和我心中的,只有一句話:「要怎麼做,這間辦公室才不會在今天被總公司給 shut down?」



    許久未見的他,待在一個白天未開業的BAR,和他現在的同事正在規畫著一個尚未開始的新事業,雖然我只略長他一歲,但他看起來仍然像是個愉快的青年,掛著一口燦爛的笑容,眼中像九年前一樣、散發著光彩。

    不同的是今天他沒有咬著手上僅存的一點指甲,不斷地逼問我:「Believe, What can we do? What’s our strategy? How can we increase orders?」

    我們散步到一間餐廳,R隨口問起了我的太太,我對於他記得我太太的名字非常訝異,他說

    『我記得所有人的名字,還有薪資,當年我一個人來台灣,追求一個還不知道怎麼實現的夢,中文也不好,然後你們出現了,每個人都做了一些犧牲,跟我一起煩惱、一起掙扎、一起面對這些,你們就是我的家人。』

    我很感動,在過去的這些日子,我很偶然才會記得,原來他一直是一個那麼感性的人。

    「We put everything in this. I worked days and nights, try everything I could think and I could do. I even put myself in the panda costume to send out flyers. We did everything, man, everything.」

    我甚至在那一年多中,練就了一口勉強可以和外國人溝通的英文,回想起來,每天工作的時間那麼長,煩惱的時間就是那麼長,掙扎的感覺就是那麼苦…

    『You are an hand-on person, you dedicate yourself in the job. I remember that, and I always appreciate that.』

    那是痛苦的、美好的、掙扎的一切,然後所有無止盡的掙扎和努力,在一個不可思議的關鍵上實現了,自此以後,一切都變得簡單,而這一切,就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如同我剛才和老師所說,我等了八個月才找到這位同事,他有著所有我所期待看到的優點;

    這是一個變化極快的時代,而媒體的產業變化更快,我想看到的特質是 Can Fight 敢鬥,然後在這麼快的變化中能 Adopt 適應,最後就能 Survive。

    這個學業結束的一大步,只是長足職涯中的一小步,希望你能持續進步、持續前進。」

    說完,我送出了手上的結業證書。

    在心裡,好像R也靠過來,拍了拍我的肩膀。

    加油,Survivors。

  • [漫談] 打造元宇宙前,先做好元乙太

    [漫談] 打造元宇宙前,先做好元乙太

    突然全世界都開始討論起了「元宇宙 Metaverse」,當然一大原因是 Facebook 沸沸揚揚地把廣為十數億人認識的公司一夕之間改名,另外是這個詞彙真的太夯了、又太充滿幻想了,以致全世界都要來參上一咖說說元宇宙。

    我們首先從文字上來了解「宇宙」和「元宇宙」吧?

    (閱讀全文…)

  • 如果中了樂透彩…

    如果中了樂透彩…

    每次樂透、威力彩超過一個數字,FB就會充斥著各種幹話跟幻想,說真的超過十億以上該怎麼運用,我應該算懂,因為每次獎金很高我都會想過一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