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策展型電商」策略之我見

螢幕截圖 2014-11-06 13.26.17
探討friDay用內容策展策略經營電商的思考模式

「本來友人已經基於『買貴的準沒錯』的心態決定要買D牌的吸塵器,在看完了達人推薦後,反而買了價格較低的另一個牌子;『看來這更符合我的需求。』友人如是說。」

老查在前陣子的《從零到一》座談會上侃侃而談對新平台「friDay品味創策展」的看法和體驗。

 

這激盪起我心中對於EC平台的漣漪,去年底我曾經對ASAP所試圖挑戰的價值感到疑惑(送得快還是送得準?),並不是說「快」和「便宜」不好,只是在這個網路創業的時代,快和便宜是成本最高的一種價值,UITOX也因此被稱為新創金物流服務當中最佛心的一家;而friDay能夠用這麼大player的角色來嘗試新的做法,在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以下分享一點淺見:

 

[title] 兩種長尾挑戰EC新想法 [/title]

friDay的模式,我看見了有兩種長尾的可能性,這是有經營內容型網站經驗比較容易了解的,一個是跨頁面的長尾,一個是時間軸的長尾(非公司名);EC有個基本的想法,流量和營收呈現正相關,以內容策展即將帶來的兩種長尾來打流量,我覺得是很聰明的做法。

單篇頁面流量暴衝時,會連帶其他流量上升
單篇頁面流量暴衝時,會連帶其他流量上升

 

跨頁面的長尾: 當全站出現有一篇「明星型」的頁面(文章)時,與其他頁面間表現出了幾何級數的數值,他一定會連帶帶起其他頁面的流量,因為就是有人會做連帶點擊;此時引導得越好,會帶來越多點擊。

 

當單篇明星頁面出現時,每隔一陣子會因為網路軌跡,再次帶來流量
當單篇明星頁面出現時,每隔一陣子會因為網路軌跡,再次帶來流量

時間軸的長尾: 當「明星型」的頁面(文章)出現時,因為在搜尋引擎或社群網站上的軌跡量夠大,每過一段時間(3~6個月)都會再被提起,即便流量沒有一開始這麼驚人,會持續有流量;而網站會因為眾多小流量的總和得到大流量。

 

[title]friDay策略之我見[/title]

這的確是很特殊的策略,這幾乎是基於高管對於社群與網路與策展的理解所衍生出的作法;但是我試圖把眼光放得更高一點,看往遠傳。

遠傳在2012底由於販售小米手機,初次嘗試到了網路的銷售力量,所以積極採併購的手段建構自己的網路事業,看向時間軸這些日子做的事情:Qbon(包含LBS優惠、廣告主、跨app聯播)、friDay(內容策展與電子購物)。

 

一眼望去,好像上下游的供應鏈乃至於消費者終端,都已經被囊括在時間軸的版圖內,至此,剩下的就是執行力的問題了吧?

不妨再想想:電信商擁有多少顧客的資訊以及接觸到顧客的機會?實體的有繳費單、繳費通知、店面,實際運作的有電信優惠、手機優惠,資源面應該也是相當驚人的吧?

 

目前三大電信商都打算切入EC,從背後主導者的思考脈絡去看接下來的作為,會是很有趣的觀察;世界第一名首富,可曾經是墨西哥電信總裁,我想是有其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