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我領悟了一些工作與時間管理的重點:
1.關鍵時刻
2.必要任務
3.系統處理
4.疊合時間
如果孩子(兩歲後)沒在下午一點前吃完午餐,那午覺就會被耽誤,睡不足四小時則沒有足夠力氣消耗到吃晚餐,晚餐吃不順利就會晚睡,部份家事(如倒垃圾、洗收衣物)就會卡住;
於是下午一點就是一個「關鍵時刻」,它只能容許很小的彈性,往往後面會跟著一系列系統化的崩潰,處理好關鍵時刻,就可以確保最基本的順暢。
「必要任務」不一定跟時間綁上關係,但會和不可替代的資源有關,例如上一餐餐具沒洗,下一餐就不能用孩子最愛的餐具,或是備餐中搞得忙手忙腳;
必要任務通常是準備性質的,要把後續的工作所需的資源準備好,一旦失敗或是忽略,會招致嚴重後果,又例如:明明要出國卻不處理護照。
「系統處理」是一些技巧性的做法,配合SOP、節奏、甚至音樂與最少步驟,例如泡奶,一開始會戰戰兢兢的量水量量水溫,泡完一杯奶時間長又會污染周遭;
後來就可以找到寬口量杯(容易裝瓶、攪拌,又有刻度),用大致比例的冷熱開水快速混合,直接拋棄多餘的部分等方式,在技巧及工具上、結合節奏,讓事情變簡單,後來在洗澡、包尿布上都可以發展出自己一套方法。
最後是具有疊合性質的任務處理時間,像是脫下衣服時就放進洗衣袋,睡前按下洗衣機預約,醒來開始曬衣服,這樣一系列的動作,彼此之間沒有關連,但可以在流程中附帶的完成另一項任務;
疊合時間仰賴高度的任務切分,在計概中,就像是把task打散放到queue裡,透過分工去打造同步處理,在有效的分散下感受上像是全部同時進行一樣。
以上是一些一直想寫下的心得記錄,在生活中持續練習之後,在工作中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