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小鴨一進台灣開始,就和過去所有上了版面的新聞一樣,變成了個極熱門的話題。
從桃園、高雄到基隆,乃至於近期沸沸揚揚的范可欽事件,在在引起眾人的目光。
直至目前為止,雖然一貫有著一些負面的聲浪,像是五線譜小鴨、基隆燻鴨等評價,似乎都沒有范可欽事件引人注意。
黃色小鴨的主要精神在堅忍不拔並且令人療癒,如果它能撐過基隆港這遭在媒體上或是外觀上都飽受批評的狀態,就真的很強烈的體現出這隻小鴨的韌性。
裝置藝術(網友提示為地景藝術)是一個很有趣的類別,重點不只是裝置藝術本身,而在於裝置藝術與和其互動的人群;
把整個范可欽事件放大來看,不妨把這所有加入事件的人,都當作是這個裝置藝術引發的行為藝術。
在事件中,有記者、有主辦單位、有毀掉的鋼琴、有一批又一批拍照回去加註上自身想法的民眾。
黃色小鴨在高雄的這張照片,觸動到我心中最深處,我認為裝置藝術、地景藝術,都是在彰顯人的行為。
台灣盲目追求名牌、捧高時人,事過境遷後一有機會就一味打壓,彷彿自己總是置身事外、高高在上。
我覺得范可欽做得很好,可惜今日稍早,他又已放棄成為反派,這就是台灣人真實的樣子:
我們聰明、奸巧、貪婪,卻又禁不起評價;壞得不夠徹底,好的又總是低調。
能夠讓台灣人站出來抵抗台灣人醜陋的那面,真是太好了,希望這些反抗的人都能永遠記得當下這刻:
「我們是如此抗拒貪婪、拒絕奸巧。」
個人認為,黃色小鴨像是一面鏡子,它讓走到面前的人,都顯示自己原本的模樣:
有童真的快樂、有貪婪的商機、有為了維護純真而站出來的人,也有拉高自己身段鄙視周遭卻又希望被注目的人。
黃色小鴨,大概就是人們靈魂真正的樣子。
古人說,南橘北枳,大抵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