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工作實境中,關於「開會」這件事

前幾天當我正在與友人聚餐,一邊看著遠方三四十分鐘一班的飛機起降,一邊討論新媒體未來的發展;2020雖然有點艱辛,但這個冬天總算還不太冷,在杯中略呈琥珀色的烏瓦紅茶,讓杯身也結起了一片水珠,配合上茶頂的霜泡,還真有一種聖誕的氣息。

WhatsApp傳來了一位年輕創業夥伴的訊息:「有個不大不小的問題想請教您,可以請您將對於『開會』的想法,分享給我的夥伴嗎?我從沒想過開會也會是經營路上的一個困難,後續細談。」

開會?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若說人生有二分之一在工作,那工作中大概又有超過二分之一在開會,會議開得好與不好,與管理階層領導得好與不好直接地有著關係。

談話的過程和這中間解決的問題姑且不論,也趁這個機會記錄下對於會議的想法,作為紀錄、也是分享。

會議的種類:工作流程內、組織管理之中

不論是在專案或是產品開發當中,必然是工作流程內的會議,而工作流程內的會議,其議程、產出、目標、人員,都應該是清楚明瞭的。

相信大家都參與過浪費時間的「提案討論」,首先主席點名負責人,負責人開了份簡報,轉接頭和線路還弄了兩分鐘,從第一次見到客戶開始說,最後問「大家有甚麼想法」,一片沉靜之後,大家恭迎主管提出他尊貴且重要的意見;

這種會議,大概是最浪費生命和時間的一種儀式。

既然會議的主軸是「提案討論」,那需求總該被帶進來,甚至在會議前就可以以檔案提供給與會人員了;一開始,半分鐘review、確保目的一致,隨即可以讓大家提出自己對於需求的想法,並快速地進到討論、結論;

一個目的明確、資料清楚、準備充足的會議,肯定能讓組織充滿活力與希望,並且不需要加班。

 

組織管理之中的會議則不同,依據目的可以分為報告、決策、佈達,萬不得已才會有討論,要知道當一間公司的組織管理需要討論,那也就意味著管理有不明確的地方,大概就不是甚麼好事了。

報告其實大多可以透過書面資料或電子檔案完成,只有跨部門與功能的報告才需要謹慎地進行,而即便如此,也只需要以數字做為唯一報告的內容與標準即可;

決策的會議需要明確的主題,往往是決策層對於一個事項擁有模擬兩可的選項時,需要同步資訊、同調決議才需要開啟;

佈達的會議應該是明快的,甚至於除了說明各種事宜之外,還擁有激勵、塑造組織文化的目的和效果,也因此更需要精心推演並進行。

討論大多是在處理例外狀況了,否則大多數一個小組的討論,幾乎都可以在座位邊完成,而一對一的會議,可能牽涉到更多的領導與管理了。

 

會議的大原則:人少時精

若要一言以蔽之,會議要開得好,人最好是降到最少、時間最好是設定得最短,那自然準備會最充足。

關於控制時間的工作法有很多專門的論調了,在此不談;如果以15分鐘為單位,一個會議最多開到一小時,花掉了四個單位時間的會議,應該要可以解決掉大多的問題。

網路上也有很多有創意的控制時間方式,例如小火車會議桌、沙漏、定時鬧鐘等,時間的控制需要練習,而當最後大家都能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時,自然會有效率。

 

至於人數的控制,若有部分角色做為見習或是被知會的角色,進來只是聽,其實意義不大、也浪費時間;若只是知會,似乎用書面檔案、紙本文件也能完成同樣的工作,這人何必用他可以產出的時間,純粹參與在旁邊呢?

所以,參與會議的人就有話語權,也必須善用話語權。

這世界上第二沒有意義的會議,就是只聽一個人講話(最沒有意義的會議則是無人說話,這樣的會議直接不開也是可以的),如果只有一個人講話,這應該稱之為「佈達」而非會議,佈達不就是一紙信件可以完成的事嗎?話講完了恐怕還沒人聽進去、沒人記得呢。

進了會議、參與了會議,應該要講講話,而在一個精緻且高效率的討論中,即便是無效的意見,他也是在刪除多餘的選項。

而身負決策權的人也最好加入會議,否則會後被否決,也是相當浪費時間、令人沮喪的;當然,那不代表會議的結果是不能被推翻的,只是在效率的前提下,能一步完成的事情,真的不需要拆成六七八步。

 

會開好了,事情也做好了

這似乎是一個終極的理想,但在高度的律己與練習下,大多數的組織是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

很多公司也仰賴著中高階主管能夠建立會議的制度與認知,但往往主事者最喜歡開上述提到的沒有意義、浪費時間的會議。

有權力的人,必然是在學會使用權力之後,永遠提醒自己節制權力的;那些最終只能拿權力強制推動結論與目的的人,大抵是不能好好管理和領導的人;如亞歷山大大帝所說:

“I would not fear a pack of lions led by a sheep, but I would always fear a flock of sheep led by a lion.”

我不害怕由一隻綿羊所帶領的一群獅子,但我害怕由一隻獅子所帶領的一群綿羊。

 

記在最後

茶杯空了,杯墊也濡濕了,討論中的話語還在心裡轉圈,彷彿這2020為世界帶來的改變,還沒能好好收斂成一個結尾。

同時我也整理好了自己對會議一詞初步的想法,同時也尋思著:會有幫助嗎?

我想是會有幫助的。

但我總是貪婪地期待更多,希望我所參與的事業,能有更好、更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