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對《悲慘世界》一直都很有愛,那是高中音樂課中少數全班一起完整看完的一齣音樂劇。
現在想想,對一個全是男生的高中班級來說,能夠看完一部算是艱深的劇,並且還大家熱衷於劇情與討論,可以算得上是青春歷史上的一大成就了…
不過發這篇當然是為了《悲慘世界》2012的電影版,廢話少說,就直接來看看戰犯…
[title]戰犯第一號:拍攝手法[/title]

作為一齣音樂劇,最重要的就是讓閱聽眾可以在演員豐富的聲音表情當中,深刻地體會到人物的愛恨情仇,即便不看著演員,你也能從音樂中聽到各種心情與歷史的累積。
《悲慘世界》尤其是一部深奧的音樂劇,除了主角尚萬強的心路轉折之外,芳亭的無奈、賈維的正義與矛盾、艾波寧的奉獻與愛,革命時的激昂、低層社會生存的掙扎…
這些聲音,我認為在十周年紀念演唱會上可以說是表現得鉅細靡遺了(事實上,現在正一邊聽著《芳亭託孤》、一邊擦眼淚一邊寫)。
十周年紀念演唱會真的為這齣音樂劇立起了一個巨大的標竿,而正是此電影最終注定要帶來多種終極評價的命運…
電影的觀賞重點則和音樂劇略有不同,演員的戲力、分鏡節奏的掌握,甚至是化妝細節、場景配色,交錯縱橫成為一齣聲色的饗宴。
當導演Tom Hooper決定要交織現場收音和電影拍攝時,這等於是將兩種不同的訴求交纏在一起。
習慣電影節奏的觀眾或許會覺得畫面很精湛,但是整場用唱的好像有點意味不明;習慣音樂劇組成的人,肯定會覺得沒有一首歌唱得好了…
而看過原著的人肯定會因為電影必須強調主軸角色的方式,而忽略了原著真正在描寫的底層社會而感到不悅…
我則認為,從實驗性電影拍攝手法的角度來看,光是要將畫面融合進整齣音樂劇歌詞並且一字不改,就已經是一個對說故事能力極大的挑戰。
現場收音難免會失去對音樂的講究,但是誠如休傑克曼所說「這讓我更重視演,而不只是唱。」
(順道一提,他真的很帥…)
就娛樂性質來說,能夠把音樂用一種更廣大的方式推廣出來,我覺得就是很棒的成就了,是的,VCD的音效就是應該比藍光便宜且差一點。
而本篇說故事的手法真是太.好.了.
差不多從電影開始,第一個音節下去的時候我就開始掉眼淚:Look down! Look down!
在舊版的翻譯中,是「天可憐見」。
作為全劇的開始,整部片都充滿了對上天垂憐的渴求,而從修道士施捨銀器之後,才開始了一整串天助自助的劇情過程,導演透過一幕幕細節的串接,完美的講完了整個故事。
包括了在碉堡攻防戰時,加什洛許(think your poor, think your free, follow me! follow me!)那種一個小人物對社會價值的鄙視與奮鬥,最終犧牲時與原本活潑快樂的童趣,展現一種無與倫比的對比張力…
就畫面的串接和情緒的表現上,全劇歌唱的方式難免展現不了雨果原著的深遠意味,但是對說完這個故事,我認為已經綽綽有餘了。
[title]戰犯第二號:可以拖出去槍斃 – 羅素克洛 in 賈維[/title]

作為本劇兩大男主角之一,羅素克洛我真的可以忍受你唱得不好,但是演得不好就完全不能被原諒了。
看完10周年紀念 – 賈維自裁,大概就可以評價羅素克洛的表演…
劇中約略有提到,賈維在監獄中出生、從低層社會長大,是一個對律法充滿堅持和極端正義感的人,是一個堅定、驕傲又複雜的角色。。
在法國大革命之後20年的背景中,正因為有這樣一群人,才能夠維持社會的安定,所以賈維同時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充滿著驕傲,甚至於是傲慢。
所以當再次面對尚萬強卻錯失逮捕機會後,在星空下向上帝許願,矢志與邪惡勢不兩立。
以至於三次再會尚萬強時,不能理解尚萬強的承諾、犧牲與正義,最後選擇自殺這種激烈的手法來結束生命…
羅素克洛您怎麼可以把賈維演得像個白癡一樣….(艸)
眼神目光的確是透漏著一種複雜,但卻出現在賈維矢志逮捕尚萬強的歌曲上…
最後要自殺的時候那種充滿遺憾的樣子又是怎麼一回事…
吐槽點真的太多了…大概跟羅素克洛走音的點一樣多…寫到他我都無力了…
[title]戰犯第三號:聖誕老人?你在開我玩笑嗎?[/title]

酒店老闆娘則是驚艷的選角,至少就Helena Bonham Carter本身演過瘋狂理髮師、哈利波特當中的貝拉來說,這樣一個有著瘋狂氣質的人真是再適合不過。
而酒店老闆絕對也是一個很令人失望的角色,但是在電影主軸的取捨之下,也只能勉強接受了。
可以看看10周年上,酒店老闆在革命現場撿屍的惡狗相殘,以及最後兩人亂入婚禮時誇張裝扮的乞丐與婚禮。
不同於全劇的悲慘氛圍,酒店老闆和老闆娘可以說是全劇唯一維持著歡樂氣息的配角,在此展現的是另外一種氣質:不擇手段也要活下去的生活方式。
其實當尚萬強在神前懺悔時,也曾經唱過knife to knife這樣的歌詞,說的就是在不平等社會底層掙扎的一種方式。
在電影版裡面的選角,太乾淨、太衛生,也太英挺了…失去了角色應有的奸巧宵小的感覺。
記錯珂賽特名字這種事情,在對於人際和金錢上汲汲營營的老闆身上,也幾乎不可能發生…兩次。
不過當時我最大的問題,卻是在於場景中出現了聖誕老人這件事情…
當時的法國的確也是有著類似的形象,12/6時聖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會發送禮物,但是聖誕老人一詞要在1855年George Sand的著作中才會出現…
所以不應該出現“Oh, Santa Claus~”這句台詞…
[title]戰犯第四號 – 欠罵瑪里歐和狀況外珂賽特[/title]

和準備做掙扎的社會底層以及革命份子不一樣的是,瑪里歐生在一個有錢的環境。
在中場甫出現的瑪里歐很快地就奪走了珂賽特的真心,
當別人在革命的時候他在戀愛,紅與黑之歌也變成了另一種更為個人中心的詮釋。
他拜託深愛著他的艾波寧去刺探珂賽特的行蹤、甚至於成為信使,
最後只在雨中擁抱著艾波寧作為結束,連哀悼都沒有多一點…
最後奪走了救命恩人照顧多年的孤女,然後再放著他在修道院等死…
天啊…這是一個怎麼該死的角色。= =
值得激賞的是電影版當中的瑪里歐,在最後一段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望空興嘆)當中,唱出了頗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感。
不過身為悲慘世界當中最爽的最終獲利者,瑪里歐依舊還是我最討厭的戰犯。
珂賽特除了小時候很可憐,整齣劇可以說是用一種本公主置身事外的角色存在著。
就劇本裡一個14歲的小女孩來說,不論在哪一個版本當中都是相當的超齡…
選角可以選到已經有相當蘿莉感的Amanda,可以說是相當不錯。
不過…說真的…在電影裡你們可以不用起key起得那麼高…
[title]戰犯第五號 -傻到不行的艾波寧 [/title]

《絲絲情雨》這首歌在10周年時被西貢姑娘詮釋得太好了,說真的我覺得敢接下這個角色的人也算勇敢了。
艾波寧在全劇中只有僅僅三幕,是一個為愛犧牲的傻女孩,而最終死在瑪里歐的懷中,可算得上是死得其所。
這首歌一直都是全劇當中我每聽必流淚的曲子,重點不在於她唱了甚麼,而是那些所有沒有能夠唱出來的,最終都隨著生命流逝…
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艾波寧,擁有著和珂賽特不同的堅毅,卻無所保留的全部都奉顯給了自己心甘情願的愛情。
看這齣劇的時候我才高中,正是一個愛到轟轟烈烈的年紀,即便過了那麼許久,都還可以想起那種為愛犧牲的充沛情感。
電影當中的選角我覺得相當好,的確充滿了那種堅毅的外表…和蝴蝶袖…
唯一相當不搭嘎的是超級纖腰,總算勉強讓艾波寧在掛點的時候有著更多一些嬌柔;
但真的站在瑪里歐身邊的時候,實在是有點強壯啊…
歌的部份我們就不追究了,死的時候好像也不太夠慘…
個人認為可以更慘一點…orz
[title]意料之外,安海瑟薇與休傑克曼;神來之筆,修道士[/title]

看到選角的時候我最不看好的是這兩位,因為主打的就是超級帥哥美女牌。
作為承先啟後的芳婷,安海瑟薇在全劇中的畫面其實並不多,但是對於生活艱苦的控訴情感,真是足以打動人心,就一個演員來說,她已經唱出了水準之上,我相信這是下了非常多功夫的結果。
當她因為一個小小的開始(被搶走信件),一步步走向墮落(剪髮、拔牙、成為妓女),每一幕的轉折都在安海瑟薇情感充沛的聲音與大眼睛當中被徹底詮釋。
歌唱時的無力感和對命運的控訴,讓我覺得安海瑟薇可以說是本劇的靈魂。
休傑克曼在扛起馬車的時候,我真的以為下一幕爪子就要冒出來了….
尚萬強是全劇的主軸,為了生活而下獄、奔向自由卻被現實擊垮,最後被修道士原諒,開始了新的人生。
他不斷地證實著一種「真正的信念」,為自己的人生與周遭的人,投注了像是芳亭所期盼的那些真正的愛和希望,休傑克曼真正的投入了這個角色,將所有的轉折、遺憾變成一種近乎是贖罪的人生,最終他的靈魂得到了救贖,安然辭世…
休傑克曼在本劇中展現了一種特殊的憂鬱氣質,非常成功的塑造了另外一種更為內斂的尚萬強。
到最後一幕的時候,我終於認出了修道士就是原本10周年紀念上的尚萬強,我打從心裡覺得這真是神來之筆。
作為開啟尚萬強新人生的一個轉捩點,由一個曾經扮演過尚萬強的人來主演修道士,彷彿他最能同理尚萬強當時的心情,並且給了最好的諒解與救贖。
這裡要特別推薦一下當年他唱的who am I,可以看出當初詮釋的氣勢和休傑克曼所表演的大不相同。
[title]結語 – 音樂劇入門片[/title]
還是要回到最一開始所說的,音樂劇和電影不同,在於聲音詮釋與影像串接,所以單純從某一者的角度來看這片,我覺得都會有所缺乏。
但是對於沒有接觸過音樂劇的人來說,足以配合著畫面,了解音樂劇所展現的聲音獨特張力。
而對於曾經觀賞過音樂劇的人而言,可以更認真的去了解每個細節所下的功夫,以及演員試圖在肢體動作與表情上展現的戲力。
不枉費等了兩三個月才終於看到,我覺得是十分值回票價的,甚至於可以多看兩次。
其實昨天就很想寫下這篇心得,無奈眼睛腫到現在…
最後引用李察吉爾在《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當中的一段話:
Oh believe me, you'll understand. The music's very powerful.
喔,相信我,你會了解的,音樂是非常有力量的。
People's reactions to opera the first time they see it is very dramatic. They either love it or they hate it.
人們第一次看歌劇時的反應是很戲劇化的,不是愛,就是討厭。
If they love it, they will always love it.
一旦你喜歡他,你永遠都喜歡音樂
If they don't, they may learn to appreciate it, but it will never become part of their soul.
而那些不喜歡的,或許有一天會學會如何欣賞,但音樂永遠不會變成他們靈魂的一部份。
謹以此與大家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