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第一個看到的朋友近況是「我班上三年級的學生正在教我如何無痛刷Android root…」注意,是小學三年級。這代表我們的下一代變得更聰明了嗎?
其實並不是;而是我們的資訊過氾濫了。
[h3]資訊湖 – 資訊傳遞漣漪與群落[/h3]
《攻殼機動隊》當中有一幕潛水一直讓我印象很深刻,由於其故事所闡述的是一個世界充滿資訊網路之後的時代,那個衝擊便在我心裡出現了一個完整的「資訊湖」概念。
針對這個名詞,為什麼他並不是「資訊海」呢?我試圖一邊講明資訊湖的想法,一邊釐清其不同。
首先,我們將資訊當作水,而一個個的網絡視為一個獨立湖,在不同的網絡與網絡之間或許有共通管道,但是並沒有特別的「流向」挹注進一個單一網絡,或許facebook即將是了,但是相較於現實世界海的概念,我想其規模還不夠。
於是我們產生了世界幾個大湖:facebook湖、twitter湖、blogspot湖、wordpress.com湖,好吧,可能還有ptt湖;google在這裡的角色很特殊,他並不是湖的一部份,而是一艘打撈機器,這個打撈機器怎麼運作容後再述。
各個大湖仰賴其棲息在「湖上群落」生產「水」,當棲息群落越大,產生的資訊越多,湖的規模就越大,就會有一些企業進來建立觀光景點(粉絲頁或官頁)之類的,這湖就可以賺錢了。
所以湖上群落一天的生活會是怎樣呢?
先想像你和我一樣半身浸在湖中,遠望過去是一片美麗的湖景,到處都有一些漣漪;你可能會耗一點力氣去生產出一顆漂亮的水滴(原生內容,誠如我現在試圖做的一樣),這個水滴就如同現實世界的水滴一樣,有形狀、顏色、大小(內容屬性),完成後他自然就會掉進湖中,但不會與其他的水融合在一起,而是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景點位置(首發網址),並且產生一個抽象的擴散漣漪。
這個漣漪就跟一般的漣漪一樣,有時間性、有能量遞減,但是會引起群落中其他人的注意,乃至於能夠隨著漣漪來到景點,對這個水滴進行分享、複製、重製等動作,這等於都是把水滴(資訊)再撈起來一次丟進湖中產生新的漣漪,所以這個漣漪的效果就變大了,會影響到群落中更多的人,甚至於還有人把這個水滴丟進別的湖中引起新的漣漪。
當然,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了。
更多的可能性是,當原生內容本身的形狀、顏色、大小都不夠力道,或是掉進湖中的時機不對,產生的漣漪就沒有辦法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成為一個存在但無效的內容,這時候我們就要祈禱搜尋引擎發揮作用了。
一個已經被拋入湖中的水滴,他只能等待有人在搜尋與其本身屬性相關的關鍵字時被重新挖掘,如果運氣夠好,前來觀看內容的數量夠多、存在的時間夠長,這個水滴會在湖上被高高標示成景點;而即使其他的內容也被標示保存,但作為第四名以後的景點,不太有人願意再去觀光了…(SEO)
[h3]資訊的廣度傳遞過程[/h3]
再看回最原本的故事:三年級小學生學會了無痛取得Android root!
當水滴產生時,湖上的群落並沒有辦法進行選擇或過濾自己即將接受到怎樣的漣漪,我們最多就是在某些人的方向前面放個隔板,拒絕接受對方的訊息,但是當訊息本身夠強烈,誠如現實世界的漣漪,他還是會繞過來碰到我(最後我還是可以選擇要不要看)。
而這位三年級小學生勢必已經位在某個資訊湖上,所以接收到了這樣的訊息,所幸他還沒習得分享、複製、重製的功力,不然又將會是一則新新聞。
當我們一旦用資訊湖的概念來看各種網路,你會發現某些仰賴著傳統資訊來源的群落(報紙、電視閱聽眾),是根本沒機會接收到訊息的,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要防止媒體壟斷。
回到傳遞本身來說,或許我們可以透過上述的情境來製造一些廣度傳遞,就以「22k偽議題」來說,過了一兩周還看到有人在討論分享(其實我頗訝異),不過他幾乎具有完美的傳遞條件:
水滴本身夠亮眼、體積夠暴力、形狀讓每個原生工作者都激發靈感!
所以當大大小小的漣漪不斷的發生在資訊湖上的時候,奇蹟誕生了,由於漣漪傳遞的方向與距離,越遠的人越晚接收到,但是這個議題本身夠吸引人,所以過了一兩周才接受到的人還是會再進行一次分享與複製,當然又再發生了一次漣漪;
最後由於傳遞到達一個廣泛程度和時間長度,google和yahoo這些打撈機器就必須考慮將原本的前幾名景點換換順序,從而吸引更多人去看;幾個如新聞、經濟、藝術創作的資訊湖則會更著重於討論這個議題,就變成了跨界的廣大資訊傳遞。
[h3]打撈機器之死 – 搜尋引擎是否會被取代??[/h3]
隨著湖的擴大,打撈機器本身總是撈出舊內容,逐漸地會失去其吸引力,最終會出現單一的關鍵字出現無法排名且區別其優劣的狀況。
或許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是「即時性」的搜尋,可以在第一乃至第二時間內找出現在最有潛力發展的資訊,我想是有幾個可能的屬性值得研究的,像是分享頻率、圖片內容、社群力等等…
btw, Pinterest其實就已經試圖達到這樣的效果,藉由網路群落的「Pin it」動作成為網路剪貼,每個使用者可以打造自己所關心的內容集成,雖然Pinterest湖充斥著從其他湖裡收集來的資訊,但是最新、最多人感興趣的內容會留在個人內容最上端,這就已經是一種藉由「新打撈機器」所打造的個人資訊池塘。
當然,等到「sky net」或是「psycho pass」這類的網路出現時,資訊的產出已經完全在統一的監控之下了,那時又將會是不一樣的世界…
暫時就讓我為自己的妄想保留一個紀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