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主管應有的素養

讀:經理人 子彈他擋,功勞給你! 5 種超棒主管,你遇過嗎? 之後感

開宗明義第一件事,通常員工離職是因為老闆(主管),但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偏激,彷彿老闆(主管)有著一切的責任,他既要能夠領導你的工作、還要能照顧你的心情;

所以「不是個好老闆」像是個緊箍咒,再強的悟空都得認真顧好旗下的八戒,然後整個團隊的產出和瓶頸就跟隻豬一樣水準。

文中幾個點不是不對,但是負面表列,似乎只是指桑罵槐的抱怨,沒有打到我心裡好主管的概念,我覺得好主管應該要有以下幾點「覺悟」:

團體大於個人

好一句廢話。但主管要先領悟到這點,以團隊之名、行團隊之事,作為團隊、要拿出團隊的成績,就算只有兩個人也得大於二;否則就是獨立的兩個人,或是其中一個人做了超出一個人的事,都是不對的。

做到這點,自然沒有甚麼「功勞小偷」,也不會有「薪水小偷」,主管之所以領了「主管加給」,必須得有屬於領導團隊做出成績的能力。

以身作則

又一句廢話。「人不患寡,但患不均」,有了團隊意識就解決了大部分團隊裡的不均,但往往主管擁有最大的原罪,當口口聲聲呼籲著管理原則,自己就最不應該是那個打破原則的人;

希望團隊積極,主管怎麼能沒有方向?希望團隊自由有想法,主管又怎麼能表現得專制集權?通常團隊的集體意識表現和主管有很大的關係,積極面就是要以身作則。

創造不均

許多管理概念裡都在說明,團隊瓶頸來自最弱最差的一個成員,但少數概念(木桶理論變形)去說明最佳的那個人帶來的正面影響;

為最好的人創造不均,才能真正公平,為最差的人拉高能力和標準,才能使團隊一直變強變大;一味的講求公平,只是讓最佳者累死無聊死,差的人變成無用的螺絲釘,最後都只得離開團隊。

階級意識

組織扁平化當然很好,但每個人都應有相對的職責,階級意識是各司其職的基礎,主管不是那個最後的檢驗者或救火隊,而是陷入兩難時的決策者,並擁有洞見問題的高度;最差的狀況是主管做了微不足道的執行,還以為自己是洞見細節的預言家。

同時要能透過階級意識瞭解所屬的職涯進展,所謂帶人帶心,真正該帶的是對未來的安全感,和能力與薪資所能看到的希望。

想像力

天馬行空的想像是最無用的想像,但超越當下的想像,是最應該由主管看到和點出的。專案不應只是專案,對外應有市場和行銷的意義,對內則有訓練和流程的作用,諸如此類還有許多,管理現場很多都是經過想像推導出來的結果。

而主管老闆的高度,正來自於此。

 

除以上所說,其實還有很多面向,以團隊為單位不斷做出成績,並使團隊成員持續進步,我想就是最基本的重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