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粉絲團默默地推出了新的洞察報告,重新設計了介面及功能,粉絲團經營者可以從中看到更多關於粉絲的動態及數據分析,包括粉絲上線時間、觸及率最高的貼文類型、當天贏得了多少讚…等等。
而且 Facebook 把介面做了相當程度的調整,不論初階、進階使用者都能輕鬆的看懂報告內容及含意,但可惜目前尚未開放給所有粉絲團使用,筆者有幸一睹最新洞察報告的介面,因此趕緊撰文與您分享新界面的各個項目。
跟工作相關的知識,包括了雲端、行銷、SEO、創業等等
Facebook 粉絲團默默地推出了新的洞察報告,重新設計了介面及功能,粉絲團經營者可以從中看到更多關於粉絲的動態及數據分析,包括粉絲上線時間、觸及率最高的貼文類型、當天贏得了多少讚…等等。
而且 Facebook 把介面做了相當程度的調整,不論初階、進階使用者都能輕鬆的看懂報告內容及含意,但可惜目前尚未開放給所有粉絲團使用,筆者有幸一睹最新洞察報告的介面,因此趕緊撰文與您分享新界面的各個項目。
社群行銷,絕對是近四年來最令行銷人頭痛的一個題目。
乍看之下好像是一個「最省錢的行銷方式」;但是實際著手時,除了廣告還要活動,做完了還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幫公司賺錢。
雖然許多人提出了社群的黃金經營準則,但是這不上不下的現象並沒被改善,重點還是在於:缺乏一套評斷社群經營的標準。
昨天不知道是甚麼好日子,一群好友不約而同地問起了工作相關的問題。
有的人關心我現在的工作、有的人詢問該如何計算業務的薪資、有的人則是對現在的工作逐漸失去熱情…我並不是甚麼企管或是心理學的專家,只能就個人經驗給點想法和建議。
其中一個最引起注意的,是最近有了新產品的業務。
蠻微妙的,大概這幾天一直被問問題,又要思考公司的事情,居然在做夢的時候夢到了電子商務發展時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也就是大家最愛談的:雞生蛋、蛋生雞(同時維護消費者與供應商的多邊平台模式)。
所以要帶著資料、筆記本和筆和手機,找一家咖啡店。
酗六個小時的咖啡。
享受投入工作前的最後一個休假日了。
好吧~= =
其實我這樣就算是在工作了…
講到遊戲的第三次衝擊時,著重在facebook本身所擁有的社群性,和快速擴散後帶來的社群黏著度。
所以在2009年開心農場之後,很多廠商都試圖用facebook apps的形式來達到行銷的效果,深入研究之後發現了一個叫做粉絲團(fanspage)的東西,不但可以透過讚(like)的數字把行銷效果有效量化,還很便宜~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