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uber一年心得:難得撥雲能見日,孤臣無力以回天

10482362_10202093030927850_4040112053633591594_n

我本來打算交通部一旦宣布UBER就地合法,就要創業了…

不會是計程車、也不會是黑頭車,而是每輛搭載最新科技Apps的黑馬車,將會為城市觀光和科技進步以及22K就業市場帶來救贖。

 

因為待在easytaxi,和計程車司機相處的這段時間,我深深的了解到交通運輸產業的痛;批評uber將近一年,我要說的從來不是措施有多少錯誤,而是在這些錯誤之上、最根本的心態問題。

終於等到說話有份量的大老出來表態,很可惜,原先有機會改善的問題,就這樣在眾人對uber的盲目中被消滅了,亡羊補牢,時猶晚矣。

 

[title]偏見與傲慢[/title]

有幸在外商新創兩年,台灣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市場,但卻是世界上新創業界一塊有趣的試金石,網路、行動普及,社群黏著度高,對新事物的接納性強,一窩蜂,淺碟市場;

當有一個新的事業來到台灣,並不是因為台灣人如何友善,更不是因為台灣如何先進,而是因為:在台灣成、華文市場皆能成,在台灣興、在東南亞市場皆能興。

所以別再以為新事業要來幫助台灣進步了,也不要在自以為的共榮了,能在台灣在地變形轉化的外商新創,才是真本事。

 

我見識到一些好老闆,也見識過一些爛老闆,好者我們不在錦上添花,壞的我見識到一些共通處;

 

所謂傲慢,市場上盡是一片良礦、任我踩踏,這些爛領導者見到的不是一個個消費者和供應商,而是一張張鈔票、一串串數字;

見到的是怎麼從一次次的消費議題中得到向上交代的KPI,想的是再撐多久就可以爬到哪個位置,他不在意產業、也不在意發展、更不要說員工去留死活。

我從沒有見過uber和司機的合約,但是可以猜到這張合約說了那些事情:企業的權利、對企業的義務、和企業對法律的避責。

滿滿的都是傲慢、傲慢、傲慢,回應的都是「你怎麼知道我這樣是錯的」,想的都是「反正我也不想待在這個鳥地方」,而我們終於第一次在未經修飾的文字中看到這些傲慢

 

對了,正巧我也做過抓漏這一行,一家20人的抓漏公司、月營業額是300萬,顧公立愷文中那個要開車兼差買樂高的水電師傅,肯定還是個學徒吧?

 

[title]uber為何不如rebu[/title]

為了讓一般人更了解uber的錯誤,我決定用另一個例子來類比:

 

我開發了一個麵包機,不是那麼的專業,但是可以讓你做麵包;

(uber有一隻app,可以定位、可以刷卡、可以把你的電話號碼傳出去給司機,但是司機不見得認得路)

 

不知道怎麼地,有個大老闆覺得很棒,投資了我兩億美金,要我主張每個家裡有麵包機的人,都可以開一家麵包店 ;

(這點子google很愛,所以投了兩億美金,並且要求uber開始進行全球化的擴張)

 

偏偏到處都有麵包店,要一般人跟麵包師傅PK真的有難度,所以你賣不出去我來補貼,你賣不夠本我來買單;

(偏偏每個城市都有計程車,一般司機沒有計程車司機懂路,市場也難打開,所以用資金補貼所有開銷)

 

看起來所有人都得利了,消費者花大錢買了比較差、但是一般人做的麵包,不給賣的麵包師傅都壞壞,所以又推出更廉價的麵包和補貼;

(看起來乘客和uber司機都得起所需,但是計程車司機大反彈,所以推出uber-x,企圖用補助優勢一口氣擊垮計程車)

 

市場好像開始往麵包機傾斜了,開始一點一滴地收回補助…並且不打算對吃了拉肚子的顧客負責…

(uber開始減少uber-x的數量,並且不保障乘客的安全,轉責給司機)

 

接下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title]問題仍在,機會已逝[/title]

我從來並未說台灣的計程車真的做得好,但是台灣的計程車絕對想辦法在求生存、求進步。

當EasyTaxi出現時,六個月得到了兩千位合作夥伴,盡可能的服務到每位消費者,並且把折價補助合理均分給乘客與司機;很快地也出現了在地的計程車研究院、呼叫小黃,大家有志一同的希望市場上出現新的競爭者,改善司機待遇、進而改善消費者體驗…

 

可惜在與uber一次次的口水戰中,計程車往往是承擔惡名的一端。

沒有人去認真想過,這些司機也是努力的在求生活,他們用時間和空間提供了服務,只能等待新進改革,卻只淪為汙名化的一端。

沒有人去認真想過,這些想改善市場的人,合法、踏實,卻被批為「原地踏步」…

 

在這樣的消耗中,人們寧可相信披著光鮮外皮的一群人,相信資本主義的英雄將會為台灣帶來進步。

在這樣的消耗中,默默的被原有的獨佔企業站穩腳步,改善的機會再次和市場的競爭機制說再見…

 

真正的問題在於交通運輸服務業並未被良好的規劃,這包括了審核、進場、退場,很多人開了計程車就變成一輩子的計程車司機;

更多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得不到成就感、沒有驕傲,導致了各位所了解的計程車亂象。

 

真正的計程車司機應該是怎麼樣的?大家都應該想想。

他會是一個值得驕傲的行業、城市行銷的好手、說得一嘴好外語的導遊….

 

但是,還有機會嗎?

 

[title]批評之後大勢底定,交通改善何去何從?[/title]

觀察輿論許久,我知道在犬夜叉一言之後,大勢底定。

終於大家願意正視消費者權利,終於大家可以理解沒有發生意外只是機率問題、終於大家看清一個光鮮企業的本質…

 

終於…交通改善何去何從?

又只能待下次大神發威。

 

於戲,哀哉。

留言

在〈批uber一年心得:難得撥雲能見日,孤臣無力以回天〉中有 1 則留言

  1. 「魔術表演」的個人頭像

    覺得UBER可以改進
    但畢竟它是好的
    或許計程車會被壓縮
    但計程車不進步也是要被淘汰
    而不適靠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