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學到了,那些眾人說圈子氣氛如何如何,不是痛調融不進去,是這個圈子不願意融進你。
這沒甚麼基準可言,對理哲當中大部分較為內向的人,沒基準的事一向是個難事。
所以你看到有些人姿態較低,在圈子的邊緣,他還在圈子,只是圈子還沒決定接納他。
有朝一日圈子接納你的時候,嘻笑訕罵插科打諢,樣樣都有你的份。
人際關係,不,姑且說是人與社群的關係吧,這才建立起來了。
但是也有朝那麼一日,圈子不願意接受你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場子裡沒你的位了。
別給自己找糞塗,這結局大概就只是這樣了。
當然少數有人,離開了圈子又回到圈子內,願意付出得更多,總是會多點被關注。
我們說這圈子要不真的很有收穫,要不這個人大概沒甚麼選擇了。
昨天演講問了在場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在做甚麼?你的價值為何?
認識自己很重要,認識自己才能好好的開始認識別人。
我想想自己,總算是還算個有自尊的,何必被糟蹋呢?
敬,而遠之。
—
我說無緣即斷,不然能怎麼辦?
想當年多少泣血傷心你講我聽,時光消逝,情誼的濃度很快就比記憶還稀薄。
人啊,能有多少耍潑撒嬌是用在那些比較用心的人身上?
記得再清楚,不去想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