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垃圾,不是垃圾;感謝、尊重、做好自己

新工作至今一個星期了,今天參加部門聚餐,在店外路旁,看到非常感慨的一幕。

一位約莫四五十歲的先生,在和垃圾車上的清潔隊員起了衝突,推測應該是因為清潔隊員拒收先生用紅白塑膠袋包起來的拖鞋,所以吵了起來。

清潔隊員以沒有使用垃圾袋為由拒收。

最後這位先生把手上的垃圾,狠狠地甩到了清潔隊員的身上…

 

看到這裡差一點點要衝出去了…

 

後來來了另一位類似里長的角色勸阻,才把這位先生拉開。

就這樣,約莫兩三分鐘的社會短劇發生在面前,讓我深深感受到這個社會至今仍然欠缺教育。

 

[title]他收垃圾,不是垃圾[/title]

所謂「職業無貴賤之分」,以清潔隊員對社會的貢獻來說,可能遠大於一個坐在會議室裡坐擁千萬家財的大老闆

但是這個社會很明顯並不是這樣想的。

 

有的人會把「人」和其他身邊的因素結合在一起評價,像是職業、環境、薪資等等。

總算我也看過幾個老闆,我不認為這些人擁有比較高貴的人格、或是值得被新聞媒體高高捧在手心。

 

由於曾經待過房屋修繕業,即便不是施工者,我也因為看過、深深體會到所謂「3K行業」的苦處;

所謂的3K指的就是「骯髒」、「危險」、「辛苦」,這類大家不太願意自己執行的事件。

 

從事3K行業的人,大多是拿自己的安全、健康、不同於一般人的作息,去交換較高的薪資;

正因為有清潔隊員幫我們收垃圾,讓我們不用聞到垃圾的味道、面對蚊蠅蟑螂,甚至於暴露在生病的危機之下。

 

回到這件事情上:

為什麼,一個清潔隊員,晚上七八點乘著垃圾車,挨家挨戶地把垃圾收好、集中、分類;

回到家後可能是滿身汗水、身上有著難以洗淨的味道,甚至於沒辦法和自己的家人更親近點….

 

而一個不懂得合法使用垃圾袋的人,居然可以用垃圾丟清潔隊員…

 

他收垃圾,但不是垃圾。

一個盡忠職守的清潔隊員,不應該遭受這樣的待遇。

 

[title]感謝、尊重那些「做好自己」的人[/title]

當一個人幫助我們處理「你不願意處理的事情」時,難道我們不應該充滿感謝嗎?

當一個人在他的崗位上堅持正確,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效法嗎?

 

有錢或是有氣勢不會讓一個人顯得比較高貴,更不會讓一個人可以正當的去做錯誤的事情,而是更凸顯了這個人的無知、幼稚、可悲。

 

跳得遠一點說到棒球。

 

之前因為打假球事件,有好一陣子我變得蠻討厭棒球的,這想法卻在這次WBC經典賽中被改變。

其實追根究柢,我們之所以去觀賞體育運動,正是為了去感染球員在競賽當中的技術、拚勁、付出,贏,只是一種讓這一切變得更完美的加分。

 

想想這是很神奇的,當選手盡了全力,我們能夠透過一幕幕的畫面感覺到那個拚勁,甚至就燃起了更多對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這是一個只能在球場上嘴砲的我所辦不到的,所以我們託付這樣的責任給了球員們。

 

看看這些認真「做好自己」的人,堅持做好分類和收集原則的清潔隊員,對我來說,就和在國際球場上認真把球打好的棒球選手一樣,值得尊敬。

 

[title]結語 – 到底該怎麼做…[/title]

雖然這是一個小小的事件,我心裡其實有著非常深刻的感慨。

 

台灣充滿著沒有辦法「做好自己」的人,政治上、媒體上、學術界、教育界、體育界…

我們彷彿被重重的黑幕給蓋住,沒有辦法看到前進的正確方向。

最後有少數的人還可以堅持著「做好自己」,實在非常偉大。

 

如果這位先生知道自己今天做錯了事,應該會感到羞愧吧?

如果媒體知道自己沒有呈現正確的事實給閱聽眾,應該要感到汗顏吧?

如果政客知道自己沒有把國家社會帶往正確的方向,應該要感到羞恥吧?

 

還是說,我們依舊在一個過度無感的世界,連感謝都不懂、連尊重都不會、連正確的認知該是甚麼都失去了呢…?

 

我心裡深深的感慨著。

———-

[title]2013/03/16 增版媽事件感想[/title]

雖然平常是沒在看BABYHOME,但是事情一鬧大,想不看到都不行。

就在寫完這篇的同時,在教育現場也發生了一次殘酷的事件。

 

教育的問題有更多面向,如果我們期許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人」,這應該是怎樣的人?

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