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Believe
  • 經營隨筆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
  • 關於 Believe
  • 經營隨筆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職場故事 (53)
    • 哲學與觀點 (47)
      • 生活二三事 (42)
        行銷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品牌 (3)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美食 (1) 創業 (3) 商模 (2) 投資 (1) 管理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UX (2) 教育 (4) 健康 (2) 孩子 (2) 遊戲 (4) 產品策略 (2) 電影 (1) 雜談 (1) 回顧 (2) 新創 (1) AI (2) 話題分析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再探社群代幣化現象

        再探社群代幣化現象

        2014 Apr 13 職場故事

        從最近的中正一分局被包圍事件我可以確認到:社群的民氣可用已經成功地被列為一種新洗腦工具,所以先歸納以下重點作為筆記:

        1. 讚無腦化:越多讚代表越高價值,與其訴求內容價值無關
        2. 讚有價化:當讚變成一種資源集中且可控制,則成為有價的商品
        3. 走期價值:降低議題熱度本身擁有的半衰期衝擊,也會成為一種有價商品
        4. 社群突變:社群代幣化帶來麻木或是取代實際代幣的可能性
        這個事件裡面我們首要看到的是「從眾效應」,有效的在一開始就找到足夠的一群人來附和,就可以讓不敢發聲或是沒有意見的人跟著發聲。 當人們(羊群)誤以為已經有五六萬人支持一個議題或主張時,會有相當一部份的人不經思考判別,就加入這個議題或主張; 當議題或主張下每有一個話題出現兩三千人按讚,這個話題就變成「足以被轉錄」的話題,進而吸引更多人加入。 當議題或主張有足夠多的話題被支持,就會有更多未經思考的人認同這個議題或主張,進化成為主流議題或主張。 面對有組織的攻勢必須要回應已有組織的攻勢,雖然現在陸陸續續看到無限期支持台灣獼猴、無限期支持台灣黑熊,但這都只是在分散正確認知的力量。 相對應來說,只要有效的分散力量,也會是一種回應的攻勢。 讚終於在社群攻擊中成為了一個衡量基準,我開始感受到恐懼。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資訊僅是工具,別為了做而做 – 網路行銷架構

          • 2012 Nov 23

          台灣人要的只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 2012 Dec 04

          如果可以,能不能不要投柯文哲?

          • 2014 Nov 26

          為資訊時代的媒體掬一把淚

          • 2013 Feb 05

          OKR,不應淪為營運上捨本逐末的混淆戰術

          • 2019 Jul 23

          LINE的成功法:讓你無法討厭

          • 2013 Feb 04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