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哲學與觀點 (47)
    • 職場二三事 (51)
      • 生活二三事 (42)
        • 職場故事 (3)
          Apps行銷 (0) 想法 (2) 理念 (3) 自由 (2) 大阪 (1) 旅遊 (1) 旅遊規劃 (1) marketing (0) 行銷 (3) 12強冠軍 (0) team taiwan (0) robots.txt (1) 人生 (1) Philosophy (1) 價值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產品 (1) 品牌 (3) 客群 (2)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資訊架構 (1) 台灣鍵盤趴 (1) 老貓 (1) 鍵盤 (1) 下午茶 (1) 港式 (1) 祥發港式茶餐廳 (1) 美食 (1) 茶餐廳 (1) 西門町 (1) 創業 (3) 創新 (2) 商模 (2) 憤怒鳥 (1) 成功 (1) 企業 (1) 投資 (1) 管理 (2) 角色 (1) 責任 (1) 攝取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傳遞 (1) 媒體壟斷 (2) 理論 (1) 資訊 (1) UX (2) 教育 (4) 設計 (1) 賈伯斯 (1) diet (1) 健康 (2) 飲食控制 (1) 孩子 (2) 遊戲 (4) 備份 (1) apps (1) LINE (1) 22k (1) 心情 (1) 抒發 (1) 反媒體壟斷 (2) 自尊 (1) 自重 (1) 道德 (1) 媒體 (1) 臥軌 (1) 關廠工人 (1) 影評 (1) 悲慘世界 (1) 電影 (1) game (1) gungho (1) 平衡距 (1) 社群黏著度 (1) 門檻 (1) experience (1) iPad2 (1) education (1) 雜談 (1) Easy Taxi (1) UBER (1) 破壞式創新 (1) 柯P (1) 柯P 意思 (1) 柯P 為什麼 (1) 柯文哲 (1) 連勝文 (1) 會議 (1) 開會 (1) 領導 (1) 威力彩 (1) 樂透彩 (1) metaether (1) metaverse (3) 元乙太 (1) 元宇宙 (2) Discord (1) NFT (2) pixel (1) pocket operator (1) 權威距離指數 (1) 創意 (1) 紀律 (1) Foodpanda (2) 回顧 (2) 新創 (1) emotional labor (1) 情緒勞動 (1) AI浪潮 (1) 人工智慧 (1) 技術變革 (1) 生成式AI (1) 關鍵字思維 (1) 悟空 (1) 遊戲市場 (1) 黑悟 (1) 黑神話 (1) 黑神話悟空 (1) 成就 (1) 挑戰 (1) 鬥嘴 (1) 負面行銷 (1) AI (1) cuboai (1) 公關 (1) 經理人 (1) 職場 (1) 職業素養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當政治、信仰凌駕於專業與理性之上

          當政治、信仰凌駕於專業與理性之上

          2013 Jan 23 哲學與觀點

          台灣不管在哪個業界,都有一個很大的痛點,那就是政治與信仰凌駕於專業與理性之上。 這裡所提到的「政治」並不單指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政治,而是包含各種人際關係與團體之內的「政策」所交織而成的關聯。 [title]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title] 員工在一次集體會議中得知,老闆考慮到上半年度事業推廣不佳,可能於下半年度實施裁員減薪,若有人提出開源節流方案,或許能避免此一情況。 事實是,當一間公司的營收不佳,老闆應該是最擔心整體狀況的人,是產品不合市場?是業務能力不足?是行銷效果不夠?從而尋求顧客、管理階層或專家的意見,而不是把所有人都拖進這個困難,並優先宣告裁員減薪的可能性,以保全老闆所能保障的最低利益。 但是,社會一般所認同的「優秀員工」接受了,所以故事就接著演化成: 由於老闆娘日思夜想擔心公司狀況,所以決定部分員工受訓準備投入副業,以求損益平衡,在此徵求自願者。 事實是,員工為企業的資產而非成本;成本的確可以做轉運用,但是員工有其既定的能力與經驗,轉移的結果不但降低其人效,更沒有做到最基本的尊重。 但是,社會一般所認同的「忠心耿耿」還是接受了,所以故事就更進一步變成: 公司政策發布至今,評鑑人效結果如下,並根據其結果做出裁員減薪決策。 事實是,老闆並沒有因此少賺一毛錢,但是員工卻得到了不穩定的環境、可能被裁減的薪資、無時無刻要面對的評鑑報告... 但是,社會一般所認同的「穩定生活」,告訴你還是忍忍吧... [title]認同民主卻不認同民主素養[/title] 「我們是平等而民主的,但是今天你不幸位於低下階層,請你學習服從並接受領導。」這有趣而弔詭的現象發生在我們四周。 我從不認為台灣發生了所謂「換個位置換個腦袋」的思維,因為從頭到尾都只有一種思維:  做為一個較低階層我理應接受領導;做為一個較高階層你理應對我服從。 學界如此、各種業界如此,導致了我們在社會中徹底被愚民且控制; 我們全盤接受上位者所丟出來的議題(公司營收不佳要減薪),並且盡全力解決本應屬於他們的障礙(生產線幫忙想辦法開源節流),卻沒有從利益交換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應得的待遇為何(如果生產線解決了成本問題,是否該回饋至生產線??); 這使得階層被僵化、固化,並且被利用生產。 [title]先檢討政治問題、屏除信仰[/title] 當議題產生的時候我們必須先自問:這是不是個政治問題? 在最一開始的故事裡,每個人都必須先釐清其責任與權限,而不是以一概全的由老闆拋出、全體扛下。 一旦專業問題交由非專業要去面對,那就會是個政治問題。 另一個狀況則是失去理性的信仰,以前陣子很紅的22k假議題來說,第一個發起人只想強調:在我的團隊內沒有這種低薪資(但是相對的也沒有高薪資人才)。 後續的討論者則是根據己身所遭遇到的待遇、以及社會環境的現況來做議論,而形成了一種「肉粽頭」的議論串;最後所有參與這個議論的人,雖然都或多或少增長了對社會環境的認知了解,但也同時大大強調了肉粽頭身為意見領袖原先的訴求。 只要訴求並非注重群體而是著重單方面,那就是個政治問題。 而政治問題可以得到的是試水溫的效果,了解此議題受重視的程度、一般觀點與專業之間的落差、來自專業角度的意見。 一旦政治型問題決定以政策方式解決,只能透過一方服從另外一方來解決,而通常服從的那方則會受到壓榨。 [title]理性、專業、解決方案[/title] 這幾乎是各專業顧問的範疇,但不外乎先冷靜看清現況、釐清問題本身。 我相信那些真正成功的大公司是這樣做的,老闆或股東可能單純丟出一個目標或議題,由中高階經理人進行問題釐清和解決方案研擬,最終形成一個遍及全企業的政策。 很可惜的是,台灣大多數的人連「理性」都未能做到,即便做到了,也會被社會價值觀重重綁住: 「我不敢跟主管提」「我再忍耐一下」「22k還是好過18k」 只期待自己有一天也有能力成為老闆,先培養把問題丟出去的能力和態度: 「你的想法是怎樣」「我就這樣決定了」「我覺得你所說的並不重要」 [title]結語[/title] 其實我心裡很想鼓吹理性至上,但是事實上個人對於各種政黨、宗教、團體的成員依舊非常客氣,甚至不敢說出冒犯的話。 說到底是我自己孬了,逐漸習慣於去迎合社會價值的一般觀點,也就是社會化了。 抗議反動這種熱血的事情,還是要交給熱血的年輕人去做。 我能做的,只有最低程度的確保另一種言論是存在的,並且鼓勵眾人在看完這篇之後,願意去思辯。 並且秉持著正確的態度:「我不贊同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出這些話的權利。」(Evelyn Beatrice Hall )

          • 價值
          • 想法
          • 理念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社群為何滾動?」

          • 2015 Jun 25

          [筆記] 貨幣需要量公式

          • 2012 Nov 12

          減肥中第四週第四天 - 明顯改變

          • 2013 Feb 07

          想法記錄:「即時」等於「未來」

          • 2013 Mar 31

          電商物流:比誰送水送得準的挑戰

          • 2013 Dec 16

          男人類,停止當大爺的時代來了

          • 2013 Feb 16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