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Believe
  • 經營隨筆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
  • 關於 Believe
  • 經營隨筆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職場故事 (53)
    • 哲學與觀點 (47)
      • 生活二三事 (42)
        行銷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品牌 (3)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美食 (1) 創業 (3) 商模 (2) 投資 (1) 管理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UX (2) 教育 (4) 健康 (2) 孩子 (2) 遊戲 (4) 產品策略 (2) 電影 (1) 雜談 (1) 回顧 (2) 新創 (1) AI (2) 話題分析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再探客群架構 - 客群如何進入品牌?

        再探客群架構 - 客群如何進入品牌?

        2014 Feb 25 職場故事

        從遙遠的教育工作進到行銷已經三年,很多實際執行遇到的問題經常困擾我,在此和各位分享一下自己奠基於客群進入品牌的假設歷程,乃至於一套客群架構。

        是否有純理論的客群架構分析法

        差不多在兩年前,為了要有效的區分出客群,看了不少方法,大多是作了問卷調查或銷售後才能對數據進行分群分眾,很多時候我常感到緩不濟急。 於是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客群分類有沒有僅基於理論就能夠分析的架構?」 目標很簡單:找出一個框架,把產品或服務名丟進框架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找到其對應的內容和行銷的方向。 [caption id="attachment_2151" align="aligncenter" width="358"]一個能夠有效分析出客群種類的框架,當我把產品或服務丟進去,自然可以找出每個階段對應的內容。 一個能夠有效分析出客群種類的框架,把產品或服務丟進去,自然可以找出每個階段對應的內容。[/caption]

        推導:消費者進入品牌的歷程

        Apple可以說是近幾年來行銷的典範,每個商品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蘋果式」的品牌,但是消費者並不是無的成為品牌的信賴者的,以下是我基於需求,邏輯推導出的消費者進入品牌歷程。 1.需求:對服務和產品有需求的是最直接的,直接在供給與需求的「需求端」,餓了會去麵包店、冷了會去買衣服,匱乏成為客群的形成原因,決定客群去留是價值; 2.品牌:從需求往內進入是價值的提升,讓這些客戶直接變成「信徒」,品牌客群對於該品牌所提供的服務和產品有一種信賴度,留住客群的是體驗、細節和感動; 3.求知:並沒有直接需求的客群,對產品和服務索求的是「知識」,留住客群的內容是知識結構的引導; 4.隨機:知的最低程度是一無所知,位在最外層的客群是隨機接觸到該產品與品牌,只能被感官所吸引。 於是我得到了一個結構: [caption id="attachment_2153" align="aligncenter" width="576"]越中央的塔越高,其高度代表購買機率。 越中央的塔越高,其高度代表購買機率。[/caption] 我們假想一個理想情境: 當一個消費者被有效溝通的文宣/網站所吸引 → 決定更進一步了解該產品/服務的資訊 → 在吸收新知的過程中發掘了自己的需求 → 多次使用之後成為了品牌的忠實顧客。 於是我們可以把任何服務和產品都丟進此架構中,並參考Simon Sinek所提出的黃金圈法則去定調品牌,推測客戶會接受怎樣的溝通。

        過去的謬誤澄清:社群型客戶並不存在

        去年在探討客群架構時,我曾經歸納了一類社群型的客戶,介於匱乏客群與品牌客群之間,並強調團體動力學中的拉力與推力(或做吸力與斥力),認為消費者會因為需求而加入社群,最終因為社群經營得當而被拉進最核心,成為品牌客戶。 透過一年的沉澱思考,我逐漸發現社群客戶似乎不存在,在一個因產品/服務結合的社群中,他們就可以直接分為匱乏者和品牌擁護者,甚至於還有一些是為攻擊而攻擊的人們存在。 後來我認知到:社群即客群的縮影,在社群內看到各式各樣的客戶是很合理的,他本來就不會被歸納為「一種客戶」。 在另一篇探討社群的文章中,提到了社群的四種面貌:品牌型、知識型、導購型、CRM型,其實正代表著這個社群內那些客戶佔大多數,而因此有著其階段性的推廣任務;社群只是一個很不錯的推廣、擴散方式,在客群架構中是不能成為一個類別的。

        未來的思考方向:顧客終身價值

        「顧客終生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指的是每個購買者在未來可能為企業帶來的收益總和(引用自MBA智庫),如何提高並延續CLV是相當複雜而且充滿變化的挑戰。 由於在本文提出的架構中,除了一圖看到購買機率、客戶忠誠度、客戶需求與對應客群的內容設計外,其核心脈絡來自客戶進入品牌的歷程,理想中也可以藉由每個發展時期不同的客群架構,提出擴展並延續顧客終身價值的策略。 希望未來朝此方向努力,並提出一個更直覺有效的思考方式~ 期許共勉之~
        • 品牌
        • 客群分析
        • 行銷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行銷靠的就是紀律,連紀律都沒有、能期待甚麼創意呢?

        • 2022 Aug 26

        總之,還是老闆、老闆、魔王(?)

        • 2013 Mar 25

        震撼~虛實整合的藝術~

        • 2013 Mar 02

        老鷹,根本不會飛下來跟小雞啄米

        • 2013 Feb 27

        第四屆簡球會參加心得:人生x實踐x不怕輸

        • 2014 Mar 15

        About.me網路名片,將成為獨立公司

        • 2013 Feb 06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