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Believe
  • 經營隨筆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
  • 關於 Believe
  • 經營隨筆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職場故事 (53)
    • 哲學與觀點 (47)
      • 生活二三事 (42)
        行銷 (3) 商業模式 (2) 服務 (2) 品牌 (3) 客群分析 (2) 社群 (3) 網路行銷 (3) SEO (1) SNS (2) 美食 (1) 創業 (3) 商模 (2) 投資 (1) 管理 (2) 減肥 (4) 運動 (2) 飲食 (2) UX (2) 教育 (4) 健康 (2) 孩子 (2) 遊戲 (4) 產品策略 (2) 電影 (1) 雜談 (1) 回顧 (2) 新創 (1) AI (2) 話題分析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創新」只是一個名詞,「成功」才是創業家要的

        「創新」只是一個名詞,「成功」才是創業家要的

        2013 Jan 08 職場故事
        內容目錄
        1. [title]三年?三個月?行動時代超短週期[/title]
        2. [title]創新?創創新?突破性思維才是解答[/title]
        3. [title]最低級卻最有效,組隊去西方取經[/title]
        4. [title]總結:「要成功就是要弄髒手」應當有新解釋[/title]

        最近真的聽了太多跟網路創業、創新、技術、投資、apps、O2O相關的話題,以至於感覺身邊充滿了「小屁孩創業家」的錯覺,剛好看到Rovio前世今生:小鸟愤怒三年 未来何去何从? 一篇有感,從行動時代看向網路創業,寫了一些對於台灣創投現況的想法感受。

        [title]三年?三個月?行動時代超短週期[/title]

        憤怒鳥2010正夯的時候,ROVIO僅僅靠著Angry Bird的行動廣告收入,不但在芬蘭當地幹掉日暮西山的NOKIA,還有本事到世界各地進行實體活動宣傳; 但是三年下來,從原野打到宇宙,鳥跟豬打來打去都一樣憤怒,沒有變出新把戲,卻的確開始面臨萎縮。 而憤怒鳥所衍生出的成功公式:「免費+梗 → 群眾+廣告收入」,一時變成眾家遊戲開發商趨之若鶩的商模選擇方向,更劣者就是把鳥和豬換一下變成別的故事... 事實上太早進入收成階段,或過快植入干擾消費者的行動banner,無異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但是台灣人超喜歡這樣做,衝三個月,先取眼前利(損益平衡)再說。 這種「短觀念」也造就了一點都不angel+creative的創業投資環境和生態,週期短,不代表馬上就賺錢。

        [title]創新?創創新?突破性思維才是解答[/title]

        目前除了一些非常好玩的付費下載外,免費界所見最有突破的是日本Gunho,雖然一開始複製了不少既有的遊戲模式(Princess Punt明顯抄Angry Bird),但是在加入RPG元素後,以行動版遊戲的模式套用了免費網路遊戲的商城收費機制,最機車的是還打出了轉蛋這個萬惡的產品... 不但成功擴大市佔率,也迫使「想輕鬆玩下去」的消費者必須花錢,目前光以日本的下載量看來,的確得到了不少豐收的成果,可惜未發行國際或台灣版本。 重點是:其實沒有人真正玩出甚麼新把戲。 頂多是把已經出在大型機台的遊戲化簡改良之後,搞得放進手機裡也可以玩;或者是看到已經不錯的技術和做法(影像處理、AR、QRcode),重新包裝一下、換個名字,出個apps。 最後只想到「賺廣告啊」、「做付費版啊」,僅止於此,就是邁向死亡的開始,最後百家爭著喝的是同一缸水,一同渴死在井邊。 Gunho的新營收模式雖然是參考免費MMORPG,但至少開啟了不一樣的收費渠道,行動時代需要的是更具突破性的新商模、新金流來源。 最近較常聽到的是O2O的模式,試圖透過LBS導購或是展示訂購,將離線行為與行動、網路整合,或許稍作轉變,也可以做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創創新」。

        [title]最低級卻最有效,組隊去西方取經[/title]

        最低級有效的做法就是如某「創業家」的做法,先砸錢做團隊,吸收一些好用有創意的腦袋,組成西方取經隊。 直接吸取國外既有的成功商模,換湯不換藥的照搬進來,即便只是做國外成功品牌的六成功力,這種「偽創新」就足以打趴國內所有所謂的「新創團隊」。 然後再一次砸錢做行銷,狂撒廣告預算到社群、SEM,利用已經成功獲得注目的媒體(earned media),一次又一次的扛起創新再創新的招牌。 問題在於台灣的市場並沒有淘汰機制,只有排隊哲學與名牌效應,這看似低級的複製山寨辦法,卻是最有效轉出錢的作法。 拋棄「創意工作者的尊嚴」之後,取得了更多資金與成功,並且累積了產出和經驗... 這一支山寨取經團,倒是很有可能發展成跨產業的行銷巨獸....

        [title]總結:「要成功就是要弄髒手」應當有新解釋[/title]

        我們常常聽到創業者說「要成功就是要弄髒手」,意指肯定創業者在親自參與的過程中,腳踏實地的了解經營和執行是怎麼一回事,以避免團隊內的角色混淆謬誤(預計上稿)。 但筆者認為此話可以有另外一解為「成功需要不擇手段」。 畢竟只要大筆大筆的金子塞到口袋裡,誰都可以催眠自己「我從來都沒有抄,只是參考/純屬雷同,又碰巧成功了而已」。 經營之神,難道不也是從山老鼠開始幹起的嗎....
        • 商模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即將出發去大阪

        • 2012 Sep 29

        關於 CUBO 職場事件

        • 2025 Apr 17

        電玩何辜?別再讓血流更多。

        • 2014 May 23

        影展推薦:假戲真做的《漂流古巴》

        • 2013 Feb 06

        wordpress搬遷檔案過大的解決方案

        • 2012 Oct 13

        何謂專業

        • 2018 Oct 17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